陈思成被爆出轨了,佟亚丽的父亲因点赞一条关于“练就忍耐,幸福才回来”的微博而上热搜榜。其实明星出轨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勾起了吃瓜群众的窥探欲后说白了也是人家的家务事,和普通家庭没有什么区别,就连长辈的想法都是那么的如出一辙,他们一直都在劝合不劝离。
在中国社会这种情况太普遍了,仿佛在长辈的眼里,离了婚就是很不光彩的事,真的不光彩吗?而没离婚的人过的就好吗?
朋友气势汹汹地对我说昨晚她姐回来哭诉,日子没法过了,想离婚。朋友举双手赞同,但母亲却不同意,想着忍忍就过去了,哪有那么多十全十美的婚姻,年轻都是吵吵闹闹、磕磕绊绊地走过来,到老了吵不动了就不吵了,就像她一样。而离了婚,还带着一个孩子,谁还敢要,日子该多难过呀!
姐姐依旧哭着说,这样的话我迟早会被他们家拖垮的。
为什么呢?因为姐姐的婆家很觊觎她的钱。姐姐能力很强,很能挣钱,基本家里的开销都是她在支付,而丈夫拿着一个月3000块的工资肆意挥霍,从不上交。婆婆似乎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就像当她知道姐姐是在保险公司上班,让她支付婆婆和公公的保险费一样的理所当然。
可是凭什么让她交而不找自己的女儿或者是儿子?自成家以来,自己从没见过他儿子的一分钱,自己儿子都不赡养父母,凭什么让她赡养?而她整天为了提高业绩拼死拼活的,日夜不休,回家还没有一口热饭吃,丈夫根本就不管家里的经济情况,只要够自己花就仿佛没自己事一样。
姐姐的心里怎么能平衡,怎么肯去交那保险费,这炮火就隐藏在他们心里,婆婆时不时的去她家找点事,还让自己的儿子别给她留饭吃。姐姐就这样被孤立起来,只能回自己家吃饭,要不是为了孩子,真是一点也不想回那个家。
可即使这样,姐姐的母亲依旧劝合不劝离,仿佛这就是亘古不变的定律,必须也只能这么说。
这个定律是真理吗?我不认为,因人而异吧,有的婚姻确实是一直吵吵闹闹到老了吵不动了,感情也好了,可也有的,是冷漠了。
我想她家就是这样。朋友跟我说这两天她们姐妹跟母亲商量装修房子的事,母亲听后赶紧摆摆手,让她们断了这个念想,小声对她们说:你们挣钱也不容易,要让你爸知道装修的事,你们的钱肯定打水漂了。
因为她爸也在觊觎她们的钱。
这真让我唏嘘他们的亲情何在。母亲当初为了所谓的婚姻如今得到的是什么?或许真的是吵到老不吵了,而感情也不复存在,只不过是捆绑在一起漠然地度过这余生罢了。
这种原生态家庭的宿命真的还要延续到下一代吗?这种扒着所谓的定律就可以坦然面对余后的婚姻生活吗?
村上春树在小说《1Q84》中描写过一个人物,她虽然在小说中不占有重要成分,却反应了一个时代的悲哀。环是女主青豆的闺蜜,家境优渥,长相靓丽,聪明伶俐,只要是她想学会的东西没有学不会的,后来因为出嫁的老公不希望她再继续读研而放弃自己学业。
本以为做出这样的牺牲可以博得老公的爱怜,然而并没有,婚后的生活如噩梦般降临在她的身上。因为老公有严重的家暴倾向,婆婆其实早就知道儿子的癖好,并没有严加管教他,而是冷眼旁观看着他施行家暴。在这样的折磨下,慢慢销毁着环对婚姻对生活的向往,最终选择自杀来结束这个肉体的摧残。
这种家暴并不仅仅只是个故事,它充斥在世界上的边边角角,每一个角落都上演着这种惨剧。为什么她们没有勇气选择离婚而有勇气选择自杀呢?
这真是旧时代对女性地位根深蒂固的思想禁锢。女性总是依附着男人才有生存的价值,尤其是结了婚的女人更是如此,不仅是生活的奴隶,也是男人的奴隶,当奴隶离开主人就什么都不是,只会被人践踏,这样看来,生比死更需要勇气。
现在虽然女性的地位已大大提高,可依旧有很多人不敢去离婚,因为老一辈的思想一直在灌输在子女身上。偏理说的多了也会变成真理,不管是佟丽娅还是朋友的姐姐,亦或是小说中的环,她们不优秀吗?都很优秀,即使不依附男人依旧可以过的很好,甚至更好。
那么作为长辈,不应该让子女去选择自己婚姻去向吗?而不是让简单的一个定律去捆绑她们的自由。
如果她们选择继续这场婚姻,也不要太欣喜,因为她们需要多去忍耐一些不好;如果她们选择放弃,也不要太伤心,因为她们或许可以有更好的归宿。
我们没有必要去劝她是合是离,她已是新时代的成年人,不需要任何的思想枷锁,只要问心无愧自己的选择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