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岁那年,海哥第一次出现我的面前。
戴一副当时电视里很流行的金丝框的眼镜,一身西装革履,一双黑得发亮的皮鞋。
与我们村子那些穿得土得掉渣的村民相比,他显得时尚、高大而帅气。
村子里一提到他,都翘起大拇指:嗯,从上海回来的,去过大城市见过大世面。这时,我才知道,他原来高中未毕业就去了上海打工,现在回来了。
这位从上海来的人,似乎再没想过回上海去。他在家待了三个月,慢慢地大家对他也失去了新鲜感。
02
后来,海哥他在县城开了一个小音像店,这小消息却在封闭的村子里炸锅了。
时不时听到一些人说:“去上海有什么用,还不是跟我们一样”、“见过世面也不咋地,最后还是回到小县城做生意”。
在我们那个村子里的人心里,穿着职业装,在高档写字楼上班才是个体面工作。
不过,这似乎并未影响到海哥。
每天早上七点左右准时开门,晚上十点左右熄灯锁上卷帘门。
后来,人们才慢慢注意到他这里的音像店与其他音像店的小小差别。
别的音像店放的歌都是刘德华、屠洪纲、张学友等一些经典老歌,只有他这里播放的是当时最新潮歌手和歌曲。
在他的店里,永远都能找到最新歌曲的磁带,他店里一直都在更新墙上贴的明星海报。
在一排音像门店上,只有他的门店上方有Led灯,打出一些最新产品的资料。
后来,人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年轻人到他这家店买最新音像资料,一年的时间他就把左右两边的门店盘过来了,把自己店面进一步扩张。
现在,他的店面已成大型的音像超市,里面有十多个员工。他自己购房买车,带着家人四处旅游散心。
村里和县城知道他的人,都眼红得不行,竖着大拇指说:不愧是见过大世面的,做起生意来都和别人不一样。
对于海哥来说,生活从农村到大上海,再回到农村,似乎像鲁迅说的那只苍蝇,飞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走了一大圈的弯路。
然而,正是这一段弯路,使他即使回到起点,他的起点也比别人要高。
03
我想起以前一个同事老罗。
他原来是一个科室主任,因表现突出,公司提拔他做了一个大区的区经理。
过了半年,另一业务条线总监对他说:有没兴趣到我们业务线做个部门经理。
这是赤裸裸的挑逗和引诱。部门经理比区经理大两个个级别,享受截然不同的管理津贴。
然鹅,老罗拒绝了,说还想在一线沉淀两年。所有人都说他脑子坏掉了。
后来,公司对区进行重组合并,老罗不得不从区经理位置上回到室主任。
很多人都幸灾乐祸,说:看吧,绕了一圈又回到室主任的位置,还不如当初答应做那个部门经理呢。
连老罗自己都一度怀疑,自己当时的选择是否错了。
好在,他最终心平气和地接受了公司安排。后来,公司领导发现他在做室主任的时候沟通能力和规划能力特别强,给他连升两级,升为最核心业务条线的总监,收入翻番。
对于老罗,走过的弯路成就他成长的契机。
04
不见得每个走弯路的人都能像海哥和老罗那样,回到了原点,还能再次绽放。
但至少这段弯路,让我们看到了除目标以外的内容,人生得到充实。
我老东家在一个三线城市是家老牌央企,工资不高但福利好,晋升速度慢但工作稳定。整体收入在当地中等略微偏上一点。
工作一两年,很多年轻同事发现公司满足不了自己成长需要。纷纷选择离开,去了一线大城市,或者去了不稳定但更有活力的公司。
但也有一些同事选择逗留,仅仅因为稳定。
五年后的一次同事聚餐,一个坚守的同事感叹地说:真羡慕你们这些离开的人,不管怎么样,都到外面看了一圈,不像我,一直在一个地方转圈。现在也没勇气出去了。
人生最可悲的事情,不就是一直在羡慕,一直在后悔,却一直在原地踏步吗?
05
中学时,听过一个国王与乞丐的故事,大概的意思是:乞丐问国王,你每天为嘛辣么忙呢。
国王说,忙着处理国家的事情啊。乞丐说,然后呢?国王说,然后我就可以出去晒晒太阳,休息休息啊。
乞丐说,这不就是我现在的生活吗,那你忙还有什么意义。
曾经一度我佩服乞丐的睿智,后来发现突然这是一种很可怕的“乞丐思维”:不求上进、自满自得,却又嘲笑勤奋和改变。
现实中,很多人都不自觉充当乞丐的角色,一直在原地踏步,却在旁边嘲笑那些走出去、走过弯路的人。
事实是,没有一段弯路是白走的,每一段弯路都可能化作养分,融入我们血液与骨髓中,成为我们成长的钙片。最不济,至少人生多一份经历,心里多一些平和和无憾。
不禁想起晚年的黄金荣,尽管从早年曾叱诧风云、称霸上海滩到了最后成为被革命的对象,拿把扫把在大世界门口扫地。但我他拿起扫把时,跟和他一起扫地的人心境一定不同。
至少,他这一生经历的事情,或许别人几代人未必都能经历。虽然晚年和别人一起扫地,但人世盛衰不过如此,他还是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