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你生命中最值得拼死守护的究竟是什么?
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60分及格:有40%的人及格、20%的人获得优秀。终究有些人走到了最后,可更多的人究竟错在哪里(或者说差在哪里)?
一个最基本的原因在于:
他们低估了学习任何一项技能所需要的重复练习次数。重复,是从笨拙达到熟练境界的唯一通路。卖油翁所说的“无它,手熟尔”,用今天的神经科学术语解释,就是“通过大量的重复动作,最终使大脑中两个或者多个原本并无关联的神经元之间通过反复刺激而产生强关联”。至于需要重复多少次,因人而异。而关于“建立一个好习惯需要......天”的说法,事实上使站不住脚的,因为这件事没有通则,就是因人而异的。另外,需要重复的次数也和基础有关。同样是从头开始学弹吉他,练习指法,钢琴师和建筑工人建立同样模式的“神经元关联”需要的重复次数肯定有天壤之别。
任何工具都一样,一旦我们能够熟练使用,它都会被大脑“内化”成身体的一部分。也就是“神经元关联通过重复建成并固化”,从而产生大脑将我们所使用的工具“内化”的神奇效果。
我们007不写就出局,就是一个以写作为基本的社群。写作这东西,说简单也简单,说难那真的很难。说它简单,是在熟练之后(其实,任何技能在熟练掌握之后,实际上都是很简单的);说它难,很难,实在熟练之前,不仅需要学习并熟练掌握多项子技能,包括观察、思考、表达、沟通、理解他人等,还要恰如其分地使用这些技能,让它们能巧妙配合——你说,写作简单得了吗?
所以,很多人无论学习什么都一样,很快就放弃了。事实上,这只不过是他们“重复”的次数太少了,所以根本达不到在神经元之间建立强关联的地步,当然也就没有机会体验那种“内化”的神奇效果。可是,他们为什么总是那么快就放弃呢?很简单:基于种种原因,他们从来没有真正掌握,更别提熟练、精通任何一项技能。
事实上,你只要有哪怕一次学会某项技能的经历就好了。因为在那个过程中,你很清楚自己是如何从笨拙达到熟练的,也很清楚自己是重复了多少次才完成了“内化”的。于是,有过这种经历的人,会“显得”比没有这种经历的人更有耐心。
所以,是否“心存希望”才是真正重要的因素。
“至少习得(熟练、精通)一项技能”,其实是所有的人在任何技能习得(熟练、精通)道路上的起点,也是他们能够到达终点的根本——有经验,所以有能力、有资格“心存希望”。因此,他们才能忍受自己的笨拙,忍受自己的低下,忍受(或者说“抵制”)各种可能会浪费注意力的诱惑——甚至根本不需要忍受。因为心存希望,所以何必在意成长之外的任何东西呢?
话说回来,你现在知道什么最重要了吧?
希望。
让我们重新定义一下“什么是希望”。“希望”的通俗定义很简单:相信明天会更好。再精确一点,“所谓希望,就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明天会因为今天的努力而变得更好”。这里的终点是,明天不会自动变得更好。明天之所以能变得更好,是因为今天的行动,是因为今天用正确的方式做了正确的事情。明天是否会变得更好,与今天那笨拙所带来的不适感(甚至自卑感)完全没有关系——只要持续行动,一切都会改善(尽管有运气因素);反过来看,一旦放弃行动,那么明天100%会变坏,没有例外。
能让你升值得是什么,是“思考”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