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爱曹植,不仅因为他是非常优秀的诗人,还因为他的多情与情怀。
小时候看电影,里面的曹植被曹丕逼着做《七步诗》,心里简直恨透了曹丕,这人太坏了,连自己的亲弟弟都要相煎太急,这样的人怎么配当皇帝?
这几天迷上了《军师联盟》,昨天也刚刚看到了23集。曹操杀了杨修,为曹丕铺路,最后下定决心立曹丕当太子。看到曹操与儿子们的互动才知道曹操有曹操的无奈,而真的只有曹丕这样的人才能最终当上皇帝。
这一集演得还是很中肯的,既有作为父亲对孩子的殷切希望也有作为魏王交代身后事的担忧。
就质量而言,《军师联盟》在制作的精良上已经超出同时期好多电视剧好多好多,更让人惊喜的是里面演员是真演员!
在如今电视剧行业里各种狗血,抠图,拖沓,人设崩塌的环境下,能尊重历史,能写好剧本,能好好地讲一个故事真的太难了。
每一个演员对角色基本都能拿捏精准,演技在线,好多场戏都看得催人泪下。
《军师联盟》能在过去尊刘贬曹的边框中一改常态,站在曹魏的角度去剖析曹操,曹丕,司马懿等人,跳出之前我们对《三国》的既定观念,没有刻意洗白谁,也没有刻意的黑化谁,通过一件件的大事小情,通过不同的角度来丰富这些人物中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而曹丕的人物形象也从一开始那个在我心里的那个杀自己弟弟的皇帝越发的丰富了起来。
如果大家了解历史就应该知道曹丕并不是曹操的第一个儿子,他的第一个儿子是曹昂,在战争中战死了。而曹铄很小的时候就死了,曹丕基本上能看作是曹操的二子。曹昂战死,一个本来没有可能登上储君的位置的男人忽然之间有了这样的一个机会能站在父亲曾经的位置上挥斥方遒施展抱负,他的心里变化不可能不大。
既然不是长子的曹丕有资格立储,那么比他更有才华的曹植就更有资格了,其实《军师联盟》的前二十几集都是围绕着曹丕,曹植两大立储集团的斗争展开的。
曹操本身就是诗人,在他心里他更喜欢不谙权谋行事坦荡的曹植,不喜欢阴暗多疑又内向的曹丕。
所以在立储的这个问题上他明显是偏向曹植的,但他的理性又告诉他曹植这样的文人风骨不适合当时明争暗斗的政治环境。
再加上曹丕有司马懿等大臣的辅佐,已是民心所向,所以在二十四集的时候曹操死的时候最担心的也是死后曹植的安危。
而后面,曹操死后他被曹子文挟持造反的时候犹豫寡断的样子也证明他不适合称为一个开疆扩土的帝王。
其实,单从人物性格的养成来看曹丕也更适合帝王的位置。曹操一生共有二十五个儿子。作为一个家庭里的二子,尤其是中间的孩子,上面有优秀的哥哥,下面有受宠爱的弟弟,曹丕的处境可见一斑。尤其他还与大哥的地位,储君的位置更接近,如果大哥死了,他就是最有可能接替那个位置的人,而作为老四的曹植可能从来都没有这样的想法。
而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曹丕比其他的弟弟更容易滋生出野心。
生活在复杂的环境里的人,心态也会变得复杂。在曹丕认为他最有可能得到储君之位的时刻,他就能爆发出更大的力量来维护自己有可能得到的利益。
一个家庭中的实际上的二子是最容易被父母忽视的,所以他们更叛逆,更有主见,更渴望获得成功。而曹丕也是如此,在渴望得到储君之位的同时,他更是一个渴望得到父母认可的孩子。
所以在被人诬陷的时候他面对曹操,他不是下级对上级的质疑,而是问如果出事的是曹植,曹操会怎么做?因为在他的心里父亲的承认要比得到权位更重要。
渴望得到认可的心理造就了曹丕强大的自制力与忍耐力,更成就了他日后的帝王心术。
比起很多影视作品中把曹丕刻画成刻薄寡恩的君王相比,在称为君王之前他跟我们一样,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军师联盟》中曹丕登基之后有一段跟司马懿一起登上铜雀台看曹操的陵墓,对应了前几集曹操死前遗令里“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
(多说几句,李晨的演技可圈可点,把曹丕的隐忍演得恰到好处,真心觉得李黑牛的演技被综艺节目耽误了~,与曹操的各种对手戏也丝毫没被曹丞相的气势压倒,前期跟司马懿的互动也各种萌点。)
当然,根据这样的性格特点后面曹丕篡位称帝是迟早的事情,包括他收回宗亲的权利。他的不安全感会让他永远把权利和利益紧紧地把握在自己的手里。
就是这样一点一滴成就了最后的曹丕。毕竟,天恩难测,才是真正的帝王心术。
虽然电视中有一些情节与《三国志》与《三国演义》里相左,但是在历史事件的发生上非常的尊重史料,在如今的电视剧中也算非常少见了。
历史嘛,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大争之下难讲对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不由己,每一个人都选择了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曹丕称帝是一个颇有野心的少年的成长的故事,是一个不断期望得到父亲认同的过程,是渴望更多关爱的少年走向成熟的过程。这一切的酸甜苦辣很难为外人道也,但至少我能能通过这样一部电视剧窥探一点曹丕的成长轨迹,多了一点对他的了解与理解,也不算他在历史上走过一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