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青年来源于纽约时报专栏作家Marci Alboher的作品《多重职业》,书中的“The Slash Effect”(斜杠作用),后来在国内被译成了“斜杠青年”。
虽然被译为“斜杠青年”,但是“斜杠作用”与年龄并无太大关系。一个越成熟,对自己越了解的人,就越容易且越有机会 成为斜杠。因为:
有目标:对自己了解越清楚,就越能明白自己需要什么,随大流的以为追寻斜杠,可能扭曲斜杠的原意——斜杠的遮羞布大抵来源于此。
有能力: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做到成熟二字,一个成熟的人必然在自我发展和社会、家庭、工作关系中如鱼得水,淡定从容,成熟应该是有能力做好自己,有余力思考、探索自我的人,他们也必定有能力将这贯通的能力迁移到其他领域。也可以说讲这个其他领域的能力纳入自己的能力范畴。
有实力:一个成熟的人固然可以顶得住在恶劣环境下的压力,好好生活,也更能够有机会“苦尽甘来”,对他们来说,未来是越来越好的。他们有这种“扭转局势”的实力,不管是经济还是精神实力。
Marci对“斜杠作用”的定义标准是:应该拥有2个以上能被他人辨识的技能优势,即这个技能至少能达到最低的职业交付水平,也就是能收到钱,最好能达到专业水平,与专业选手有一拼。发展多重身份并不是为了赚钱,但是有人愿意肤浅,证明你达到了他人辨识的技能优势.
Marci将斜杠青年模式进一步总结为以下五种:
1.稳定收入+兴趣爱好的组合
2.左脑+右脑组合
3.大脑+身体组合
4.写作+教学+演讲+顾问组合:这是一个黄金组合,也是Marci自己的斜杠模式.这四种身份之间可以形成完美的循环推动——写作可以让你成为某个领域的意见领袖,演讲的邀约也会随之出现,等到经验足够的时候又可以开展教学顾问的工作。这条路径就是知识性IP。
5.一项工作多项职能型:像公司CEO这样的职位就需要占据这个岗位的人员具有非常全面和综合的能力。
斜杠青年的崛起主要还是因为我们正面临一个职能越来越斜杠的时代。
那么我们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努力去发掘自己尚未开采的处女地,还是选择一个领域投入毕生精力,做到极致?这没有好与坏之分,这两种模式下都可以获得价值感和充实感,只是人生选择不同。人生的这种选择,与三个东西相关——人生价值观、人生所处的阶段和社会家庭允许条件。
不同的人有各异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认同,如果十分明确自己希望在一方面达到足够的深度和高度,可能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并能够从中获得人生的实现和满足,而如果一个人希望以有限的人生尝试无限的体验,那可能就会将视野放到最大化,尽可能满足自己“猎奇”的心理和价值需求。
不同时间段的人生方向不同,青年人在还没有找到值得投入的一个领域之前,斜杠是个探索的好策略,中年人在社会认同和尊重足够以后,斜杠也是个不错了自我实现策略;在富裕、开放的国家和家庭,斜杠更容易发生;家庭中女性的经济压力比较小,她们斜杠的比例也更多。
而事实是,此处所有的分析和探讨,可能都是跳脱而出,以旁观者的眼光来看待斜杠这个话题,因为真正的专注者,无暇跟我们探讨他们的行为。而旁观者看到的只是行为表象,最关键的是“专注”这个境界本身,对于专注者来说,眼前的领域不管大与小,都已经足够深远有趣,值得他们忘我地去沉浸其中了。
既然斜杠这么玄妙,是不是一般人难以达到那种高度?
错!别想一口吃撑胖子。所有事情都是慢慢来的,人生还有跌宕起伏呢,做什么都要有耐心,用心慢慢体会。
其实,所有道理你听到之前和你听到而不实践两种情况下的结果是一样的,我们很少会因为知道一些东西而与别人有不同,我们都是在行动和选择的时候才与别人拉开了差距。所以,还是一起看一看古老师的指点:
1.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了,斜杠是一种良好的补充;
2.很喜欢现在的工作,斜杠是一种持续的探索;
3.多重技能是不确定中的保护机制。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多储备一个冗余技能,并且善于排列组合,也是一个有效抵御风险的方式。
不要因此就对斜杠青年跃跃欲试,下面来一剂预防针,并不是所有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适合斜杠。
那些已经很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他们能够看到这个领域还有很多很多东西可以探索,本身精力有限,对于他们来说,先专注地把手头的这件事做好,等遇到瓶颈的时候再尝试打开可能性是最高效率的人生策略。
那些自己主业还没整明白、生存堪忧的人——你的工作绝不会因为你仅仅换一个新鲜领域就会变得更简单、更容易,相反会更难。你不是斜杠,你只是不断转场——别用选择代替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