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爱看书,老师说我来自书香门第。当时是极得意的,稍大些却觉得愧不敢当了。
其实我爷爷起初是开米行的,如果说到书香传承,恐怕只有那满满一箱子的连环画(我们喜欢叫它“小人书”)了:有成套的古典名著,也有通俗小说等。
它们最初的拥有者是我奶奶,我奶奶是不识字的,连环画是她的货品。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她在车站卖茶和出租小人书。那时,去江阴城里的车,一天也就几趟,还不准时。等车的人便很多,无聊了,租本小人书,十几分钟半个小时的,也就打发过去了。一本看完,车还没来,那就再来一本,所以生意还是不错的。那时几岁的我,屁颠屁颠地跟在奶奶身后,时常被嫌弃,就被打发去看小人书摊。现在想来,也许就是读书的启蒙了。好笑的是,记忆中,伴随着书香的,偏偏是铜臭啊。
爱看书,便也喜欢拥有书。依稀记得,我的第一本书也是一本小人书,叫《黑齿国》,改编自《镜花缘》中的几个故事。谁给我的,已不可考。这本书那时是我的骄傲,虽然我还不识字。因为在小伙伴们中,有自己的书,我是独一份。那时,经常有大几岁的孩子来找我:“红红,你的‘黑牙国’借来看看”……每每此时,小伙伴们便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这本书让我拥有了很多朋友。
大了些,我就自己买书,我的零花钱基本上都买书了。大人们也投其所好,送我礼物都是送书。小学时期,我最喜欢看的书是《海蒂》和《绿野仙踪》。小小的我,能体会海蒂的孤独忧伤,也常常希望像多萝茜一样拥有脚跟碰碰便可以到达“诗和远方”的小飞鞋。
初高中了,学业忙碌,除课本以外的书,都被称之为“闲书”,统统被管制起来了。那时,看书的偷偷摸摸,反而带来了别样的刺激,“看闲书”在学子们中,反而流行起来了。女生看言情,男生看武侠,我是两样都看的,什么琼瑶、岑凯伦,什么金庸、梁羽生,来者不拒。
高中的语文老师项石炎老师说:大学图书馆里什么书都有,中文系的什么书都可以借。我就想,那就考中文系吧!
后来我真的上了中文系,也有了很多看书的机会。再后来,我成了语文老师,不但自己看书,还带领学生们一起看书。而今二十多年过去了,在读书这条路上,也真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了。最是书香能致远,说的也许就是这个意思吧。
认识一个读书大V,客居上海,上海疫情期间,发了几句牢骚,几百万流量的公众号被封,极为抑郁。于是化抑郁为力量,专注带领大家读书。我也加入了他的读书会,一起读了《万历十五年》、读了《西厢记》、读了《鼠疫》等。共读,可以迫使自己读书,也可以让读书的认识提升。一本本书籍就是一个个台阶,每读一本,人生便似又上了一个台阶。
16号大V公众号解封,他说,四个月,瘦了20斤,变得更健康、更专注、更赤诚。于他,四个月的读书,是自我开解,也是自我升华。这读书的意外收获,让我望洋兴叹并心向而往之。“为伊消得人憔悴“,古人诚不我欺也。
人生大事,生老病死。四个字,一个开心的:生;三个不开心的:老、病、死。奔五的年纪,上有老,下有小,看得也多了,心生害怕,自也是难免的。然书读多了,想法就通透了。读书,确实能治愈精神内耗。
余生,就在读书中度过吧,最是读书能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