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提倡科学育儿的时代,我们需要学会对一些传统方法进行质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一味的拿来主义。
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下意识的反应就是:要让他吃点苦头,这样能够让他记住,以后不会再犯。
"赏罚分明"、"棍棒之下出孝子"......
"老古话"里就是这么说的。
也确实,"惩罚"能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如今,这些传统育儿观念中的"老古话"渐渐受到了人们的质疑。
爸爸妈妈会发现:有时候"惩罚"并不那么奏效,反而渐渐让我们感觉到孩子越来越叛逆,越来越难带;有时候"惩罚"的确是把局面控制住了,然而孩子变得让我们更捉摸不透,更看不明白。
要讲清楚这些问题,可以分成两步来看:
"惩罚"是怎么起作用的?
"惩罚"的后果是什么?
今天"心语心乐"将围绕这两个问题,和大家进行探讨:
1. "惩罚"是怎么起作用的?
百度一下,关于"惩罚"的解释:"施加鞭鞑或体罚使之服贴、受辱或以苦行赎罪。"
简而言之,就是用一定的手段方法让对方感到痛苦、受辱,从而变得"服帖"。
很多爸爸妈妈觉得"惩罚"很管用,那么当"惩罚"管用的时候,究竟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孩子在受到惩罚后,感受到的是父母的不满与愤怒,他们恐惧,他们害怕失去父母的爱,因而不得不屈服与顺从。这种表面上的"改正"与"合作"是以不安全感的增加为代价的。
这是:一种不知所措的无助,
一种无可奈何的屈服,
一种言不由衷的顺从。
2. "惩罚"的后果
"惩罚",从能够立刻制止行为这一点来说,确实管用。
但是"惩罚"的深层效果是什么呢?爸爸妈妈常常容易为当下"立竿见影"的效果所迷惑。
经常被"惩罚"的孩子,潜意识中容易出现:
对外
1. 失去信任感:我最爱的人怎么可以这么对我!我恨你们!
2. 出现报复心 :这回算你们赢了,但我一定会找机会扳回来!
3. 变得叛逆 :凭什么一定要听你们的,我偏对着干!
对内
1. 变得偷偷摸摸:这次运气不好,我下次一定不会让你们抓到!
2. 出现自卑感 :我是一个坏孩子。所以爸爸妈妈才会这样对我!
3. 出现挫败感:我是无能的,我不能为自己做主。"
"对外"的孩子:常常表现为越来越难带;
"对内"的孩子:一般表面表现很乖,因此十分隐蔽,常常让爸爸妈妈们捉摸不透。
孩子面对惩罚,表现各不相同,而他们未来的行为也将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例如:潜意识中出现自卑感的孩子,他认为“我是一个坏孩子”。
一种可能:他会在行为上变得更坏,破罐子破摔。
另外一种可能:变成一个讨好者,以此来求得自己"不配得到的爱"。
爸爸妈妈的初衷是想要让孩子做得更好,却在用让孩子感觉更糟的方法,想要让孩子变得合作。
爸爸妈妈们,请回想一下自己最近一次被羞辱或被不公正对待时候的场景吧!当时你出现了合作的意愿吗?你当时下决心下次要做得更好了吗?
爸爸妈妈,请再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大人想要你合作,却用让你感到难受的方式来激励你。
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呢?
你自己是怎么看待你自己的?
你又是怎么想这些大人的?
你当时想要怎么做呢?
你觉得自己受到了激励吗,决定下次要好好做了吗?
你有没有更想要放弃努力,或者你通过掩盖"错误"以免再受到羞辱?
你是否为了得到别人的爱而打算舍弃自我、讨好别人?
真是好可怕!
曾经让自己最憎恨最讨厌的,被对待的方式,现在居然出自于自己之手,而作用在了自己最亲最爱的孩子身上!
其实这就是潜意识的反馈力量!
曾经的遭遇"深入己心"迟迟没有得到化解,因而又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再度重演,恶性循环周而复始。
要打破它,必须要"跳出来"以一个旁观者的心态,冷静的看待。重新认识曾经遭遇的不公平,接纳它从而战胜它!
然而能够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有时还需要像心理咨询师这样的"指引者"来帮您一把。
基于受到惩罚所产生的这些感觉,无法让孩子形成积极的人格。
那种“惩罚”调教出来的“乖”的背后,是一个个 难以大声说出但深深受伤的心灵!
小贴士:
"惩罚"不仅仅指的是施加上一种让人感觉不好的东西,也包括收回原先给予的好的东西、好的感受。
例如:“爸爸这个周末不带你去郊游了。”
“外婆不喜欢你了!”
......
诸如此类的,也属于我们所讨论的"惩罚"的范畴。
很多父母会认为:放弃惩罚就是娇纵,其实并不是如此!
家长在养育孩子的时候,需要有一定的 界限与规则,当孩子犯"错"时,也应当用科学健康的方式来进行。
关于这个话题,我们将会在接下来的文章中与大家分享,欢迎大家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