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我曾见过你打着赤脚带着罪恶感的表情靠在墙角;曾见过你戴着鸭舌帽帅气地站在街头; 曾见过红裙笑颜的你与荷西牵手在沙漠。看着那一张张你过去的照片,翻开你的一本本书,想去看你看过的风景,想去走你走过的路。你的文字那样空灵,你的灵魂那样自由,你的结局却是那般沉重。你是如此令我着迷,我迫不及待地追寻你的足迹,一点也不放过。直到——有一天,我明白,吸引我的是你的灵魂。吸引我的撒哈拉不过是有你自由灵魂驻留的地方。我也想成为那样空灵自由的灵魂,我也想有那般心灵的归属之地。
在这本书里,作者把自己在撒哈拉生活的情境娓娓道来,给荷西煮家里寄来的粉丝,布置自己的房间,无论条件如何艰苦,在她的文字里看到的都是对生活的浪漫和期待。由此,我们似乎认为,三毛是个乐观的人。但其实,并非如此。三毛在荷西走后,始终不能走出来,最终也选择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如是一个乐观的人,无论多爱,也是可以放下过去,拥抱新生活的。
为什么三毛却如此矛盾呢?抛去三毛的文字,回顾三毛的现实生活,我才明白,比起一个浪漫主义者,三毛更像是现实生活里的抑郁症患者。回顾三毛小时候的经历,就知道三毛的敏感和闭塞从何而来。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三毛或许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对许多事格外敏感。她害怕自己被排斥,她害怕自己没有爱。直到遇见了荷西,她找到了那个欣赏她的人,找到了那个愿意包容她伤痕累累的灵魂的人。她最缺少的,荷西都给了她,爱,欣赏,包容,理解。由此,她在生活中更加勇敢,她不再害怕,不再孤独。这也是当荷西离开后,三毛怎么也走不出来的缘故。两个共生的灵魂,一个消散后,另一个怎能安心地活着?
那为什么三毛的文字又是那般洒脱积极呢?我想,写文字可以表述内心最深处的感受和想法。文字是一种出口,更是一种期许。那些美好的,不能实现的,都可以由文字来表述。或许生活不顺,但文字却可以美丽。虽然身体很沉重,灵魂却可以很轻很轻。三毛的灵魂是无比自由的,身体的禁锢更是促使她获取灵魂的自由。这也是为什么,三毛的文字如此洒脱积极。
一个抑郁的作者可以写积极的文字,一个悲观的身体外壳可以承载一个乐观的灵魂。三毛戴着心的枷锁,在灵魂的原野里飞驰。文字有多飘逸,三毛曾过的有多压抑,思想有多自由,三毛曾在黑暗中有多束缚。即便如此,我依然爱三毛,敬畏她那如此般自由的灵魂,更心疼她那甚于常人的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