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皮亚杰一个专有名词—“集体对白。”“集体对白”指一种言语形式,儿童在群体里讲话,但实际上并没有与其他人进行任何互动和交流。读到这里,脑海中不禁的闪出曾经看到的一个画面:刚入学不久班级里两个孩子在对聊,一个孩子开心地说认识了一个好朋友的事,另一个也非常开心的拉着前面的同学说自己跟爸爸出去玩时开心的事。他们之间的聊天没有建立起挂钩,只是找了个人听他们说而已。当时我听完,不禁莞尔一笑,觉得孩子真可爱。
接着我又往下读,读到维果斯基对儿童的自我言语的的不同观点。他认为孩子喃喃自语并不是一种认知不成熟的表现,它们在认知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能促进儿童自我调节能力的不断发展。最初,儿童通常借助语言来表达自己和其他符号,不用听众,随着儿童的成熟,这种向自己的言语变得越来越隐蔽,从讲出来到悄悄话,到唇语,最后只是在头脑中思考这些(指导性)词句。读到这我不由的想起班级里孩子言语方面的转变,刚开学来,孩子来到教室,没学到指示性动作时,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说。到一学指示性动作,孩子会跟着口号做动作,控制住自我言语。每当老师喊口号时,有同学没有做好动作,还在自言自语的同时,它的同桌,会模仿老师用指示性语言告诉说话的同学指示做好,这就是孩子的言语发展的进步。往大的方向想:学生过马路时,你跟她强调:过马路注意看左右。那么她跟爸爸回家过程中她会说出指示句子:爸爸,过马路要看左右。她会模仿性的表达自己的言语,并且要求爸爸要做出行为性的动作。那这时她的言语不在是潜在的自言自语,她已经达到自我控制阶段。
感悟: 孩子言语表达是有一个渐进性的。小学生在解决问题和行动时能需要不断地说话,阐述自己的推论,帮助自身学会控制思维过程。正因为自我言语能帮助学生调节思维,因此我们应该允许甚至鼓励学生在学校中使用自我言语。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在解决难题时保持绝对安静,可能会限制到学生解决问题。课堂提倡在规矩可控范围内让学生交流,喃喃自语,这样可能会更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