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不会告诉你读书的方法,正如上学时学习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所以这篇文章不输出普世价值,只追求读者的一种认同。
人解读有字书,不解读无字书;知弹有弦琴,不知弹无弦琴;以迹用,不以神用,何以得琴书之趣。 ——《菜根谭》
【大意】人们往往知道读有字书的好处,而忽视了读无字书的深意;知道弹有弦琴的美妙,而忽视了会弹无弦琴的境界;如果只拘泥于事物表面,而不能领会其内在本质,哪里能领会琴和书真正的美妙之处呢?
第一次听说无字书应该是《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到达西天取经,首先得到的就是“无字真经”——无一字一句印录的白纸书。唐僧等人经过十万八千里长途跋涉,其实早已拥有了“无字真经”。
弹无弦琴的典故,出自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一段往事中。陶渊明有一把无琴弦之琴,当他心情十分平静之时,他就会摆出这把无弦琴,在上面“弹奏”“抚弄”一番。这把没有可抚弄弹拔的琴弦的琴,自然是不会奏出任何悦耳动听的琴声的。
清朝文学家涨潮所言:“山水亦书也,花月亦书也。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语,能会难通之解,方可参最上禅机。”
“无字书”每个人都会拥有一本,而且每天都在读。无字书包括我们的实践、工作、生活、交往等,即有字书之外的一切。
在自身事业包括人生上取得不错成就的人,他们肯定深谙有字书或者无字书。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当年学习没你好,如今成就却比你好,或许他比较擅长读无字书。
如此说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是讲读“书”即有字书和无字书。
有的人饱读诗书,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却容易纸上谈兵、脱离实际;有的人经历丰富,遍历五湖四海,却往往胸无点墨、肤浅粗俗。
阳明先生思想最重要的一点是“事上练”,即做事中锻练,拿起来敢担当,何尝不是推崇读无字书。
知行合一,知可以从有字书得来,也可从无字书得来;行即是读无字书,对个人而言是在书写属于自己的无字书。
通过观察身边形形色色的人,你会发现:无字书博大精深,可以正义、邪恶,可以光明、阴暗,可以善良、伪善,可以正能量、负能量。
金庸射雕英雄传中提到的重要武林秘籍——《九阴真经》,郭靖用它匡扶正义、行侠仗义,为武林所敬重;梅超风用它伤天害理、滥杀无辜,为武林所不齿。
无字书博大精深,有字书传承价值观。无字书的内容是无限的,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无尽的生活头绪,而有字书的内容是有限的,是饱满的既有成果。
归根结底,远古时期没有书本,如今书籍错综复杂、琳琅满目,无字书是有字书的始祖,至今熠熠生辉、耀眼夺目,但被许多读书人所忽视。
无字书是有字书的根源与依据,但怎样利用好无字书发挥正面效果则由有字书传承的价值观决定的。
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高人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既然最高境界是自己去悟,何不直接去做?即使差一点,等个高人指路岂不更好。仔细想想,这句话是层层递进的过程,发明这句话的人已经到了自己去悟的境界即真正深谙无字书,但起点是读有字书即基础。
希望每个看完此篇文章的人都能最终达到深谙无字书的境界,真的并不难,因为很多人已经达到。
毕竟,自认为不可思议的经历或许别人更艰难地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