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庆团圆
早上,北京城上空飘起了小雪,似乎冬天还不想这么快退出。开始落地即化,后来地上还有了薄薄一层白,中午前后慢慢融化了。毕竟,春的脚步近了啊。
今日元宵节,适逢雨水节气。脑子里闪现出几句有关元宵的诗句,不禁想了解一下文学作品中的元宵节。
1.团圆
《红楼梦》中,3次出现了元宵节,都与团圆有关。
第一回中,甄士隐让家人霍启带女儿英莲去看社火花灯,结果霍启去上厕所时把英莲弄丢了。甄士隐夫妇找了一晚上,也没找到。之后,因丧失独女,他俩白天、晚上伤心哭泣。
佳节本是团圆日,奈何祸事从天降。这种无法与亲人团圆的痛,恰好反衬团圆之可贵。
第十七回,贾元春在元宵节回到贾府省亲,这是当时的皇上让他们一家人团圆。对于贾府,这可谓皇恩晃荡、荣宠至极。
第五十三回,贾府的元宵节,重点写的是贾母带着一家人看戏。这本来是贾府上上下下大团圆的时刻,但此时贾府已初现颓势,各色人等找出各种借口不来参加。想起电影《天下无贼》里的一句话,“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现在,春节假日早已结束,年轻人离开老家,开始了新一年的工作,一家人团圆又成了奢望。
好在,网络技术发达,来个视频连线,千里共婵娟吧。
2.热闹
这是很多名著和诗词中提及的,也是古时元宵节最大的特点了。
元宵节有灯会。《西游记》第九十一回,说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到了天竺国外郡的金平府,正好赶上了当地的元宵灯会。那里的和尚说,这灯会正月十三“晚就试灯,后日十五上元,直至十八九,方才谢灯。……各地方俱高张灯火,彻夜笙箫。还有个金灯桥,乃上古传留,至今丰盛。”透过师徒四人的眼睛,我们能看到元宵之夜,这个灯会“星桥影幌乾坤动,看数株火树摇红。……羡灯光月色,和气融融。……看不尽花容玉貌,风流豪侠,佳景无穷。”虽然写的是域外,但反映的应为唐朝的风俗,真是“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水浒传》第六十五会,写到了北京大名府的元宵灯会,“家家门前扎起灯栅,都要赛挂好灯,巧样烟火;户内缚起山棚,摆放五色屏风炮灯,四边都挂名人书画并奇异古董玩器之物;在城大街小巷,家家都要点灯。”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
元宵节还有社火。《水浒传》第三十三回中,宋江在元宵夜去清风寨看社火,“前面灯烛荧煌,一夥人围住在一个大墙院。门首热闹。锣声响处,众人喝采。……那相陪的体己人却认得社火队里,便教分开众人,请宋江看。”想来,当时的场面应该是热闹非常。就在这个热闹的人群中,宋江被诬陷、扣押,闹出个小李广花荣大闹清风寨。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方面的刺激越来越多,即使参加这样热闹的节日场面,也不会有太深刻的印象。
3.浪漫
在古代,女人不能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晚上出门更是不可能。但元宵节这一晚可以例外,平时接触不到外面世界的女孩子得以走出家门,看灯玩耍,也增加了与有情人邂逅相遇的机会。所以,元宵节也可以算古人的情人节。
辛弃疾的词《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描绘的就是,元宵夜一位有情人寻觅自己的心上人,到处找不到,一回头,那人在灯火灿烂处。这句诗也被王国维借用,比喻人生的三种境界之一。
欧阳修的《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回忆的是去年一对情人月下相约,而今岁又逢元宵,“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与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
周邦彦的《解语花》,“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嬉笑游冶。钿车罗帕。”元宵之夜,女孩子们风情万种,坐在车中,相互嬉笑打闹,身上的香气飘散一路,还不时给意中人丢下罗帕,一派温柔富贵乡的景象。
如今,社会风气开放自由,女性社会地位也大幅提高,随时都可以像古时元宵节一样,和心爱的人儿相约黄昏后。浪漫的机会随时有,就看怎么牵她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