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让广大网民喜提“全世界最忙的人”这一集体荣誉称号。
前有双宋CP离婚,十几个热搜,用演员的最高素养上演《太阳的后裔》续集,《太阳的后悔》,后又有“我们”到底是不是我们也不是太重要的范冰冰李晨官宣分手,从早到晚都被东亚地区的拆CP牵制着,难怪唯一的甜瓜张若昀唐艺昕冲出亚洲圈,去爱尔兰举办婚礼,这是东亚被下降头了的节奏啊。
甚至到了半夜都还要瑟瑟发抖地吃一口晚安瓜,感受一下来自娱乐圈人心惶惶的动荡。
工作日啃了一整天瓜的网友只能心累地怀念曾经那个风平浪静的微博。
离婚!分手!宋慧乔和范冰冰这两个同是1981年出生的女明星,今年都将步入38岁的人生,将近不惑的年纪,个人情感却又走到了无疾而终,大型人生剧本的后续走向确实值得再期待一下。
不过,前苏联1979年就拍出了一部奥斯卡级别的电影,或许可以满足一下出瓜群众的想象。女人四十,人生才刚刚开始。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本片获得了第5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要知道当时美帝新推出了遏制苏联的相关冷战政策,是要有多么强大的电影艺术魅力,才会让政治正确靠边站(当年的奥斯卡,还是一股清流)。
虽然是40年前的电影,但不论从故事叙述、价值导向还是拍摄技巧上来说都并不落伍。甚至连美剧《欲望都市》的编剧都曾坦言创作灵感是来自这部电影。
从1958年的莫斯科拉开序幕,卡捷琳娜、柳德和托西亚这三个年轻的面包厂流水线女工,住在工厂集体宿舍,人物个性自然是截然不同差异,可以说是战斗民族版《欢乐颂》\《小时代》。
卡捷琳娜渴望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却又并非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她可以一个人修好一台机床,让车间主任都刮目相看,但17岁的卡捷琳娜第一次被推到了镜头前,却是在得知大学考试失败的情况下,不过“失落”只是一瞬间的事情,自怨自艾才不是这个人设的属性,属于实干派的卡捷琳娜平静坚定地告诉室友“反正我总会考上”。不需要其他拖泥带水的抒情铺垫,就是这么几个干净的叙事镜头让女主角的性格一下子立体呈现了。
同样的,其他两个女孩儿也是这样一一上场。
托西亚本分老实,只想拥有普普通通的平凡生活,找一个同样朴实的小伙子结婚生子;
而柳德米拉则全然不同,她是三人中最社会的一个,她看不上托西亚男朋友那样的“小市民”代表,既然来到了莫斯科,她就是来赢一场人生的博弈的,经常出入图书馆、画廊这样的场合,只要能钓上一个知识份子,就可以摆脱无休无止的集体宿舍,体面地生活。
但这样的想法一点儿也没有被当作导演用来批判拜金主义的寄托,因为这是符合1950年代莫斯科背景的想法,那儿就是另一个缔造“美国梦”的地方。
卡捷琳娜一个当教授的叔叔临时出差,需要她去照看空房子和宠物,这样一个机会当然被柳德这个机会主义者死死抓住了。她说服了卡捷琳娜一同住进叔叔的空房子,有这样一个武装空间,就不需要再千方百计掩饰自己住集体宿舍的谎言。她利用这件空房子将自己包装成“教授的女儿”,光明正大地接触知识份子阶级。
就是在这里,卡捷琳娜遇到了电视台摄影师鲁多尔夫。
年轻的女孩儿沦陷在从未见过的爱情攻势里,轻易地坠入爱河,但等到发现自己怀孕之际,谎言也被揭穿 了。但作为中层阶级的鲁多尔夫也不过想顺着“教授的女儿”这个身份往上爬,怎么可能让一个工厂女工成为自己的妻子。软弱且现实的男人只能不断给自己的找理由,甚至不愿意帮忙找做人流的医生,扔下一句“这是你们女人的事情”就仓皇而逃了。
于是“我们”不再是我们。
而让卡捷琳娜能理直气壮地说出“我们”依然是我们,她花了整整二十年。
生下女儿独自抚养,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工作,一边还准备大学考试,虽然身边的朋友都尽最大力量来支持她,但卡捷琳娜依然会在夜深人静时奔溃,边哭边睡去,人生潦倒到极点。
这是电影差不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下一个画面就是天亮时分,闹钟响起,已是20年后。
虽然电影中的一些“推”“拉”镜头有一定的年代感,但这个情节跳转的承接镜头确实是讨巧高明的。拼接镜头自然过渡了电影的时间跨度,呈现了1980年左右的莫斯科。
这二十年间,卡捷琳娜毫无疑问逆风翻盘了,有车有房,成了第一个女厂长,女儿亚历山大独立、漂亮。
托西亚毫无悬念地过上了小市民生活,一家五口挤在并不宽敞的房子里。
柳德和曾经是冰球运动员的丈夫早已离婚七年,当年那个让柳德费尽小心思的国家级种子选手,却因为酗酒而一败涂地,时不时骚扰柳德,要点酒钱。
人到中年,可身边的朋友还是17岁时的那些人,尽管人生截然不同,却能一起在乡间小院里唏嘘过往的日子。四十岁,人生才刚刚开始而已。
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展现了那个特定发展时期下的莫斯科,就像是一篇叙事完整的小说,展现了20年间三个普通女孩儿命运的自然而然,虽然完整到有些中规中矩,但胜在人物刻画地十分真实,而没有成为“标签式”人物。
三种人生呈现在镜头前,却没有去做任何价值导向,被两个姐妹羡慕着小日子和美充实的托西亚也会不耐烦生活的鸡毛蒜皮,忙着准备饭菜的同时,还要警告再一次抽烟被抓包的儿子。
卡捷琳娜看似是正能量满满的新时代独立女性代表,却也因为个人感情生活的缺位而当过第三者。
即使是追溯到二十年前,那个被渣男抛弃的她其实也是某种程度上的“自食其果”,是她没有克服自己的好奇和虚荣,在柳德提出“假扮教授女儿”时,口口声声说着“我不喜欢撒谎”,可话音还没淡出画面,就切到了下一个两人一身高级打扮的画面,还配上背景音的一声沉沉的摆钟声,给镜头语言加了不少讽刺喜剧成分。
而柳德是电影花时间刻画并不少的女性,她身上的标签绝不仅仅只是“拜金”,20年后,她回忆起前夫酗酒时的无计可施还是会沮丧低落,尽管不想再跟他扯上关系,但还是不忍心看对方走投无路。
可导演并没有要为柳德洗白的意图。二十年后,她依然对光鲜、体面的男人很有企图心。
柳德就像是一个撕开知识份子阶级靡靡之音面具的一个符号。这个骨子里什么都得明白的女人,看着这群所谓的知识份子,装模作样地发表着貌似有见地的话。
本片的男主角戈莎在最后1/3的时间才出场(还有比这更大女主的设定吗?)虽然出场晚,但是存在感却十分强大。
不仅是女厂长和男技工的恋爱故事,还要承担起“男人一般不会娶比自己地位高的女人”这样的社会性话题,当然,由于卡捷琳娜一直没有坦言自己的身份,二人之间的还要面临一次矛盾。
命运是电影要表现的主题,“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这个题目也早就提示了立场。
“一切不能打倒我的,只会让我更强大”卡捷琳娜绝对可以为这句话代言。
她的人生完全就是大女主成长史,逆风翻盘的戏码演起来沉重地很真实,40年前的大女主戏看起来让人代入自然,反观如今大女主IP产业化的局面,剽悍的人生可真的不只是眼神凌厉就够了的,更何况这眼神还是多半托了眼影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