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一本书就会运营了?
但会帮你缕清一些思路,所以实践还是最重要
写在前面
一周多时间将本书读完,专业相关的书籍,对运营工作基础梳理有很大的帮助,与其说是读书笔记不如说是自我反省与剖析。根据这本书,我会梳理他对我的一些帮助点(更多的是关于微信公众号),我现在的主要工作是新媒体运营,期间会拿公众号美食设计师(id:eatsheji)为例子,可能我遇到的情况你也有过,希望可以给你带来灵感。
正文
运营的基础大致分为: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用户运营,期间伴随着数据分析,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为自己的产品达到所谓的目标。内容、活动、用户、数据这几项都是应该是相辅相成,写的内容是给用户(人)看的,做的活动也是为了用户(人)做的,前两项做好了,把用户带到家里有你自然要招待,也就是用户运营。
其实运营最好还是有这几项综合的能力,而不是说只会写个文章、或做个活动,当然这项综合能力我仍然在努力ing。
1、内容运营
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内容运营一直以来都是我做的最多的事,既简单又难。简单是很多软文的写作手法很相似,容易大批量复制,难是有时候认认真真写的内容,用户不买单,阅读量惨淡。
很多做内容的人停留在采编、伪原创、自嗨等状态,记得我的第一份工作是网编,每天需要大量的编写汽车零部件的软文,初期会有很多文章可写,但到最后灵感枯竭,机械化像工具一样,不关注文章收录、用户人群,只看重我是否有文可写,我相信会有一部分人和我一样过。
那怎么算是好文案?书中提到:了解受众、了解产品和活动、准确表达、突出优势、勤加练习,这样就可以了吗?
即便有优秀的文案,对于文章后续的投放数据若没有概念,那么我认为这篇文章白写,你不知道用户是否买单。很多公司是内容运营与渠道是分开的,导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在推广效果上大打折扣。
做内容归根结底要做出内容的价值,对用户的价值,这样你才会进一步的动作。
内容运营简单来说主要有定位、内容来源、受众用户、展现形式(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投放效果评估来组成。
比如美食设计师,初期是打算做成美食设计类,但由于内容来源问题,导致我对它的定位发生了改变,做成了一个以美食图片为主题的生活、自我呻吟类账号,而对于受众人群我考虑可以是美食或设计类,然而文章的调性并没有吸引他们,整体风格完全是混乱的状态。导致读者困扰,我也困扰。
虽然投放渠道的成功与否也占有很大比例,但若内容很好,会弥补渠道上的不足。
因此对于内容运营来讲,定位决定你的内容,然后考虑好内容的来源,投稿形式还是自己编辑等等,然后在有规律的发布,选取投放渠道,观察数据进而做下一步动作。
虽然数据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数据万万不能。一篇你认为好得文章不代表真的好,若数据惨淡,你要考虑是文章标题?摘要?封面?内容?等因素造成的还是其他因素。
2、活动运营
做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是为了短期内提升我的相关目标,例如加粉、活跃粉丝等。活动运营方面我没有过多的经验,举办过两个活动均以失败告终,一个是置换电子书、一个是坚持30天。
置换电子书的目的是为了加粉,我搜集了大量的设计类电子书,希望以在线图书馆的形式来运营,你借我一本我还你两本,然而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共鸣,过后思考主要原因如下:
1)渠道,渠道没有铺开,很多人不知道,自然也就没有了下文,对于渠道其实有很多选择,但是由于人手问题导致这完全没有铺开;
2)需求,即便是人懒,人希望白拿,而不是置换这种形式;
3)内容形式问题,在线图书馆大部分还是设计类书籍,品种单一,除非是当下急求的书籍,抛开活动形式,而我的图书库里并没有太多的奇珍异宝,从内容上就已经失败了;
再说说坚持30天,坚持30天活动本意是为了活跃,我之前见了一个400人大群,然而社群是有周期性的,为了活跃群我设立了坚持30天,活动形式100人,人员招募上没有问题,在执行的过程中,数据的收集、人员打卡存在流程问题,除非借助第三方平台,否则在工作量上很大。
这个活动最致命的一点是,在结束坚持30天后,也就没有了下文,用户会马上没有归属感,若之前有一些物质性奖励,能给予一个仪式感,可能这个活动还会有2/3期。
这是我做活动运营的一些坑,因为之前没有做过,更多的是凭感觉,当然稍有规模的活动运营要考虑很多问题,预算、活跃度等等。我做活动有一个习惯,把自己当导演,去考虑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缺少什么补什么。
我的一个活动同事说,活动这个东西做的多了也就会了,但最重要的是,活动要有复盘,总结,总结的目的是为了给下一次活动提醒,有借鉴意义。
另外,要是在很少预算的前提下,不要害怕,试试可能就试对了。
3、用户运营
营销最重要的是什么?------人!
经常思考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寻求帮助,然并卵。之前提到的:内容运营、活动运营其实归根结底说的还是用户运营,那运营说白了就是玩人。
我回想自己的工作内容,对于用户运营有些遥远,但是却无处不在,我说一下,看完本书后我能借鉴的是什么。
1、流失预警机制
我现在的工作涉及大量的企业级用户,若用户流失,我要考虑什么?
在流失前,用户进行了那些相似行为;
这些用户是否集中于某一渠道;
这些用户的性别属性、地域属性、年龄等;
在发生流失的时间点,产品做了什么动作?是否修改了核心功能、迭代更新?
2、用户分级管理
例如两周未使用产品的用户是否可以归为流失用户,占比是多少,要采取什么样的手段?
4、数据分析
对于微信公众平台数据分析在微信后台都有很明确的现实,但是重要的是如何解读,为什么同一篇文章不同的标题会有数据量如此大的不同,我也相信很多人会去思考数据的问题,重点是不知道如何去做。
关键还是要锻炼自己对数据的敏感程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打开一篇文章,预估它的阅读量,从标题到内容看自己能否看出用户的喜好。
5、书摘
活动运营的高要求:有结构化思维能够帮助产品将活动常态化;
运营前期要具备:执行力+沟通能力;
思维跟不上的时候,放弃思考,多听多问,然后多想多做;
如果运营者心中只有当前的目标而忽略行动目的,那么终将一无所获;
不管做什么数据分析,最终一定要想办法得到结论、解决方案。
6、推荐书籍
书籍可能很多人都推荐过,但这些书真的很值得看。
金字塔原理;(锻炼逻辑思维)
增长黑客;(技术手段的一些基础)
三十六大(好像和运营、文案没什么关系,你读了就知道了)
暗时间;(对时间的规划)
做事的常识;(做事的方式)
文案创作手册;(文案的打磨)
如何阅读一本书;(没学会走先跑?磨刀不误砍柴工)
写在最后
这都是一些基础的运营,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更多的还是要自己悟,看了再多的书不去思考、不实践也终归是鸡汤一晚。这篇文章可能很多人觉得浅显,但是这是结合我的情况,和对这本书的理解。
因为时间、环境的关系,现在读书的效率,效果大不如从前,但是看书还是要考虑对自己有什么帮助,重质量不重数量。2016年到现在读了不到10本书,但是每一本书我都会写读后感,一方面是加深记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自己更好的吸收。
希望我的一些东西能够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