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家里两个孩子,一直比较忙,也由于自己有些拖延症,没有第一时间把书读完,总之,历时一个月,总算把陈忻老师的这本书读完了。
当初拿到书时,迫不及待把目录看了一遍,发现目录内容非常吸引我,我跟我朋友和我队友都说,这是我第一本看了目录就想看内容的书,包含了大学毕业后所看全部类型的书的总和。
因为书里讲的知识点,几乎都是我急需了解的育儿知识或者我正经历的育儿困境。而我说“几乎”,不是说有些知识不重要,而是我孩子还小,当时我还没有那样的远见和水平,能一眼看透孩子的发展经过所需要的专业育儿知识的支持。
看第一章时,正好陈忻老师的饭团开课了。嗯,12月1号,很特殊的日子,以后我会记住它。因为,她给我打开了一扇窗。
第一章的内容很“时尚”,是广发妈妈都非常关注的内容。关于孩子的“安全感”。说实话,没太大感觉,因为我从来不觉得我家孩子缺乏安全感,前面讲了,孩子还小,我一直照顾孩子,从未离开,我无法感觉出来。但是我个人有体会啊,我很缺乏安全感,于是,深以为然。如饥似渴的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同时,饭团开课,第一节课是孩子的发展要用整体的、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不要倾尽全力去修剪一根枝桠。
咋一听,两者没啥关系。我一开始也没想到有啥关系,刚接触嘛,总是有些理解能力不够的,无法做到融会贯通。随着饭团课程增多,我从一开始的“啊,竟然是这样”“哦,原来如此”到“是的,我觉得也是这样”“明白了,知道自己哪里有问题了”。我懂得,是我的育儿思维进化了。
饭团的课程不提,内容太多,单说《养育的选择》吧。上面我说了,第一章是关于孩子的“安全感”。陈忻老师说过“安全感”正在被滥用,无论孩子出现什么问题,都被用于安全感缺乏。比如和妈妈分开一会儿就大哭,是不是缺乏安全感;比如和小朋友一起玩被抢玩具也不吭一声,是不是缺乏安全感;比如去幼儿园要大哭,不肯去,是不是安全感,等等。运用当前网上流行的各种育儿知识来说,统称一句话:孩子缺乏安全感。
但你知道安全感到底是什么吗?什么样的情况下,才真正叫做缺乏安全感呢。书中说,安全感来自于对妈妈的信任。往下看,我第一次接触到安全依恋这个词。了解后,才知道原来安全依恋还分几个时期,以及不同类型的安全依恋。同时,我理解了陈忻老师为什么说当前安全感这个词被滥用了。因为,孩子的很多问题根本就不是缺乏安全感的事。
看完第一章,我受到不少的冲击。这和我所了解到的育儿知识几乎没有任何相同之处。让我认识到,从科学的专业的角度去真正解读育儿到底有多重要。书中有提到许多各行专家的科学研究实验和理论。尽管如此,我还是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开始了第二章的旅程。
第二章,关于早教。这曾是我无比纠结又痛苦的事情。纠结的是要不要送孩子去早教机构,痛苦的是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哪怕我自己带着两个孩子去了早教机构,我也无法同时照顾到两个孩子,最后放弃这个选项时我深深的觉得对不起孩子。但是看完第二章时,我释怀了。陈老师说“父母和家庭才是早教的主力军”“玩具不是越贵越好,泥土花草都是宝宝最好的‘玩具’”。我才发现,原来这些方面,我并没有做错。同时也庆幸,我没有非要忽略客观原因而强行去早教机构,那样的选择最后的结果一定不会比现在更好。
第三章,说到敏感期。嗯,这个话题可谓又是一个众多有一些些育儿知识妈妈的焦虑源头。拜网上流行的各种敏感期所赐,无数妈妈整天处在惶惶不可终日的恐惧和焦虑中,夜不能寐,食不下咽。生怕,一个不小心就错过了孩子的敏感期,造成了孩子发育不完整,那将是多么可怕的情景。然而,陈忻老师再次提出质疑“敏感期是否真的无处不在”,很显然,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专业角度上,“敏感期”这个词有些问题,而可以替代的更好的词,叫“最佳学习窗”。所谓的敏感期来源于关键期。而关键期是动物研究学领域提出来的。类似有些动物一出生没有看到妈妈没有在妈妈身边呆够多长时间,等他们长大就不会再对妈妈表示亲昵,而会把当时出现在身边的那个“生物”当成亲昵对象的道理。但人类是有思想的高级哺乳动物,而且人的发展要经过几十年,从出生到死亡,人一直都在发展。是的,人是可以终生发展的。那么运用“敏感期”这个词是否恰当就不言而喻了。难道2岁学不会说话,以后就不会说话了吗?
第四章,关于电子产品的运用。对,又是各位妈妈的焦虑源头之一。有人说,益智电视节目对孩子的发展有好处,这大多数是商家。有人说,绝对不可以让孩子接触到任何的电子产品。为此,家庭常常发生“大战”。有些家庭,因此把网络停掉,电视拆掉,都恨不得带娃出门时把娃眼睛都蒙上,因为有各种电子屏幕电子广告牌嘛。太夸张了。完全跟风。人云亦云。你去读完这一章,你就知道以上两种理论有多少笑点了。笑完再反思自己,有哪些不足之处。莫不是五十步笑百步?
从第五章开始,我开始把书“折腾”的乱七八糟了。我开始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一边记笔记。通过前面几章的积累,饭团的学习,陈老师公众号文章的阅读,我知道,书中的“规则”大概又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果不其然。在受到“爱和自由”育儿理论的冲击下,很多一知半解的父母开始焦虑,是不是完全给予爱和自由,不能去给孩子任何的限制和建立任何的规则呢?可是孩子的成长总是免不了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需要父母去制止的,那如何在孩子“自由”和“规则”上找到适度的点,成为众多妈妈的执念。但书中讲到“规则是‘教养’而非‘禁止’”“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规则不会压抑天性”以及“执行规则,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是的,这是我在这里首次提到亲子关系。我很郑重的提到这个词――亲子关系。可能很多人理解的和我现在所理解的良好的亲子关系有些不同。
我到第五章时,才突然反应过来,也许良好的亲子关系才是陈忻老师育儿理论的“中心思想”之一吧。后知后觉。我又把前面几章大概翻看了一下,再细细思考,得出的结论让我心惊,原来平时我竟忽略了这么多。别着急,并不是有多大工作量的问题,而是妈妈有没有真正用心仔细去观察孩子的行为,关注孩子的成长,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而我,很显然,远远不够。因为我大量的时间都用来收拾家里,做家务,做辅食的事情上了。那时候不懂,以为双胞胎就是好,他们不缠着妈妈,可以有伴自己玩,我便可以不管。现在想想,也许更多的是他们有很多时候会寻求妈妈的帮助、赞赏、关注等回应,但是被不敏感的妈妈忽略过去了。而对于他们的反应“不敏感”这一点,一直是我的弱项,导致我现在常常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用心去观察过他们。我明白,是我一直以来的习惯性做法养成我粗心大意的行为。习惯需要改变,需要多大的精力和耐心来做支撑。
此外,书中提到最多的“成长型思维方式”,我通读全书以后,再仔细琢磨了一下,发现陈忻老师用了六七章的内容,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来阐述“成长型思维”重要性。这又是陈忻老师育儿理论的一大中心论点。我很庆幸,我遇见陈老师的时间还算早,孩子只有一岁多。同时我又觉得,如果能遇到早点就更好了。可以让我少走一些弯路。不过,anyway,我还是认为,我在最好的时候,遇见了你。在我最需要的时候,直接给了我最贴心有力的支撑。
“成长型思维”在陈忻老师推荐的一本书里有大量重点的描述,书名叫《终身成长》。也许有一些孩子从小是被家长用这种思维方式教育长大的(我很想说,你真的太幸运了),但是当父母的并不能说清楚其所以然来。就更不知道如何去传授给别的家庭了,只能听一些例子,得到一些小“妙招”罢了。
而我所刚学到的“成长型思维”,得益于老师的大篇笔墨,让我充分的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让我以后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可以有更多更好的办法去帮助和引导他们做的更好,可以让他们爱上学习,不再觉得学习就是父母给予的任务目标,可以帮助他们度过以后一个又一个的人生难关。因为,他们已经成长起来了。
另外,书中还有提到关于孩子的“自控力”“创造力”“想象力”,其中多少父母的误会,使自己的育儿之路越走越艰难,越来越焦虑,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陈忻老师可以称得上是专为育儿“辟谣”而生。
《养育的选择》,选择,有多重要。在当代各种心灵鸡汤、育儿伪科学的“熏陶”下,到底害了多少无辜的人,多少无辜的儿童遭受伪科学的言论,使多少亲子关系之路越来越窄。我庆幸我还算头脑清醒的,并没有多去相信育儿伪科学们的言论。育儿,自然是在快乐中育儿,体验育儿的辛苦、快乐、泪水,思考育儿的方法、过程、意义,最终回归一个词,亲子关系。唯有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让辛苦变得有意义,才能让快乐可以同享,才能让泪水都变得甘甜。
期待妈妈们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