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初我勇敢,结局是不是不一样。如果当时你坚持,回忆会不会不一般。最终我还是没说,你还是忽略。”——岩井俊二《情书》
有多少人是因为《情书》来到小樽?
看《情书》是在还懵懂的大学时光,当时为男女藤井树的错过而深深惋惜;现在回头看,更感慨于博子对感情的求证,求证他对自己的一见钟情是不是有原因,求证这原因是否是他对初恋的念念不忘。当感情变成了执念,只是伤人和自伤。幸而最后她们都释了怀,“这是不是最好的结局,我们都已经不计较”。
那么多年后,柏原崇在许多人心中还一直停留在岁月长衣衫薄的少年模样,我也会因为中山美穗而去看《贤者之爱》,会因为《情书》而一定要来看看小樽。
小樽运河
都说小樽最美的时刻在于寒冬,在于黄昏,在于运河。
历时9年完成的小樽运河曾是北日本海的运输中心,后来随着二战沉寂,也因城市发展被掩埋了大部分。仅存的一段,现在成为了小樽最为怀旧与浪漫的街景。
繁华后落寞,沉寂后灿烂,和九份何其相似。
可我对这里,并没有什么感受。可能是没到黄昏,没看到瓦斯灯搭配上夕照、水影与石墙的迷人景色;也可能是没遇上“雪灯之路”,没感受到雪夜里灯光点点的浪漫。我想那些在九份的人头攒动中分不清是西塘是乌镇还是磁器口的人们,想必和我此时心境相同。他们一定没有亲历过九份的清晨和夜晚,所以只看到人潮涌动小吃满街,感受不到这个历经淘金潮和日据时代的小城在风云变幻后的沉静和沧桑。
脚步匆匆的旅行总归有很多遗憾。
时过境迁,运河一旁的仓库现在成了博物馆、商店和各式餐厅。去日本前心心念念想着的拉面最早在这里吃到。汤汁浓稠,佐菜入味,不喜面食的我吃到最后剩下的都是一坨面。
堺町通
堺町通是小樽的商业街。
明治时期到大正、昭和年代,是小樽渔业和经济的全盛期,堺町通是当时繁荣的一个缩影,传统的日式建筑,时髦的洋馆都能在这里找到踪迹。岁月变迁,现在这里则成了聚集八音盒堂、哨子馆和各式餐馆的旅游地。
北海道的天气一会晴一会阴,一会又飘飘扬扬撒起雪花。我们到堺町通的时候正是漫天飞雪。随意走进一家店,有琉璃般耀眼玻璃般通透的哨子,有叮咚作响清脆悦耳的八音盒,还有颜值和味道都让人惊艳的糕点。难怪有人说,小樽连空气里飘的都是恋爱的味道。
拍下这张,是因为唤起了久远的记忆。总觉得很像大学时去体院澡堂洗澡,路过的那些其貌不扬的小饭馆,里面热气腾腾,有好吃的饭菜和热情的老板娘。
船见坂
快离开的时候,我们打算去看看藤井树的家,于是风雪里深一脚浅一脚地去找寻船见坂。在越来越陡的坡路上迷了路,找出手机里的图片问一位过路的老人,他比比划划地告诉我们,我们站的地方就是我们找的地方。
雪已停,天阴沉沉的,路面很干净,积雪被整齐地扫到了路边。周围很安静,偶尔会遇到几个匆匆行走的日本人,像是出门买菜,又或是急着回家。
相同的地方,没有镜头的渲染,怎么也回不到故事里去。
就像错过的感情,事隔经年,早就换了另一番景致。
翻出手机里的照片,感叹那些远处是大海,楼房层层叠叠林立错落的景是怎么拍出来的。对于很多地方,被引领着前去是因为某个故事某张照片,而之后它仍能打动我们,并在很长时间里盘踞着记忆,是因为自己的体验。
去船见坂的时候经过一家杂货店,牛少心心念念想买玩具,所以我们进去看了看。店主是位老太太,货架的摆设和东西的质量都像八九十年代的中国。老太太很严肃,用手比划着告诉我们不能拍照,其实我怎么都找不到要拍照的理由,但是又觉得要尊重她的骄傲。
沿着运河一侧往前走的时候,看到马路边有个高举着牌子的中年男人,长得很斯文,穿得也很斯文,笔直站着,牌子举得很高,上面写着某某便利店护肤品和女士卫生用品大优惠。那家便利店在他身后不远处的空旷处。天气很冷,路上人很少。
浅草桥上有揽客的人力车夫,堺町通有卖红薯的小贩,这些人间烟火里的小人物实实在在地忙碌在这个浪漫城市的天寒地冻里。
天很冷,手机一直断断续续地没电,需要一次次塞进怀里取暖。和手机一样悲剧的,还有我渐渐失去知觉的手指。天色暗下来,我开始想念札幌的酒店,酒店的暖气,还有那隔街相望的居酒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