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的举例
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的分类,为什么鞋子有法国码,美国码,中国码?为什么这个世界会有男人和女人这种分类,而不是只有一种人——智人。为什么我们的历史是分段的,夏商周,春秋五代和十国,为什么夏商被分类为奴隶制社会,而我们却生活在一个被叫做现代社会的地方,我们足够谦虚吗?还是说我们其实和当年的乾隆一样,被自己的视野所蒙蔽,做了一只井底蛙。为什么我们的学科也是分类的,生物里面有界门纲目科属种,化学里面有元素周期表,会计里面有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编程语言有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之分。我们到底是在分类还是在分裂?如果你觉得分类对于你们来说其实无关紧要,那么祈祷下一大战的时候自己不要被分成次等人种吧。种族主义其实也是分类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
为什么对这个世界进行分类
我们从三方面来陈述这个问题,第一是信息本身,第二个是人的这个信息使用者的特点,第三是社会。
信息
信息有熵减的运动趋势。熵减的意思是,混乱度越来越低。随着信息越来越聚集,就会有分类的出现。很多学科的出现就是遵循于这个过程,比如管理学。在19世纪以前是没有真正意义的管理学的,现代管理学的真正起源应该是从泰勒开始,泰勒发现对于工作过程进行研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后来梅奥在霍桑实验中发现人是管理的一大重点,再后来德鲁克提出了知识工作者的概念。大家对于管理的一些概念慢慢聚集起来有了共识,后来的管理者不但重视工作的流程(哈默的企业流程再造),而且重视人关系(员工生日会)。我们继承和封装了前代人的思想,慢慢地管理学就发展起来了。
不分类地信息容易丢失,分类好的信息非常容易推广。比如我们常见地俗语,杯弓蛇影,王婆卖瓜,这些信息非常容易推广,很容易让人记住。但是如果你不把信息压缩,分类。那么你要表达同样一个信息可能非常浪费时间。容易推广的信息有一个优势就是代代传。因为幸存者偏差的问题,没有分类好地信息在时间地洪流中慢慢消散了,我们日常接触的其实大部分都是分类好的信息。
人
人其实是一种内存很低,而且是单线程的生物。我们不容易记住一些很复杂很繁琐的概念。我们本能的要求信息节约,这就是奥卡姆剃刀存在的原因。牛顿和莱布尼茨几乎同时发现了微积分公式,但是留存后世的其实是莱布尼茨的版本而不是牛顿的版本,因为牛顿的公式没有莱布尼茨的公式那么简约。
人的控制思维在大部分时间都不起作用,在我的毕业论文里面曾今引用过《影响力》里面火鸡的例子。我们在很多程度上像及了那个火鸡母亲,只要听到吱吱叫,我们的模式就启动了。河南人你们什么印象,偷井盖还是艾滋病?我在这里没有贬低河南人的意思,我想说的是,我们脑袋里面存在种种模式,这些分类好的信息就是启动这些模式的按钮。如果没有这些分类好的信息,那你有天可能播放错了模式,比如回族人吃烤全猪。
人类的控制性思维(和上面相比多了一层控制器),在本质上也是种种模式,各种各样的类,类下面有各种方法。我们需要界定问题是什么,然后才能调用这些模式去处理它。但是我们处理分类的时候常常出现问题。我已经见过很多人中了猜猜我是谁的招数了。如果是我第一反应是设一个验证码给这个打电话的人,这是我处理这类问题模式。我也见过一些人,直接把认识的人的名字爆出来,这也许也是一种处理模式,不过结果很可悲。
社会
我去过一起泰国,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泰国是靠左行驶的,而中国是靠右的呢?为什么各个地区不使用一种一样语言,而是使用地方的方言。后来我看了有关纳什均衡的书,我才明白。在某些情况下所有人都这么做,如果你不遵守你就会成为那个受损害的一方。也许开始的时候靠左靠右行驶的人都有,后来某一种模式在规模上打败了另一种,它就会这个一个纳什均衡。这个约定俗成的东西,其实就是每一个对应分类的默认处理方法。如果我们没有办法识别社会的分类,我们可是会吃亏的。
分类的好处
用模式解决问题-开启大师模式
大师和普通人的分别是什么,大师看到的是种种模式,我们看到的纷繁复杂的表象。大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其实是在查字典,而我们根本就没有字典可以查,也不不知道去要查找的是什么。
方便检索
如果你的电脑蓝屏了,你可以上搜索引擎去搜索。那么如果你搜索电脑开不了机,那么我敢保证你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最好的方式是搜索电脑蓝屏。为什么你应该搜索电脑蓝屏,而不是电脑开不了机。因为电脑开不了机是一个基本没有分类的概念,我们人类的信息是按照分类对应处理办法存储了,如果没有找到他们的分类,又如何能检索到合适的处理办法呢?再进一步,为什么进入言说的世界(专有名词的世界)是重要的,因为大家都这样存储信息,如果你不知道他们这么存储的,你就找不到。
分类带来了效率的提升
人类为什么分工合作?为什么一个人的自给自足是不现实的?我们假设这个社会只有两个人,他们开始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甲每天可以生产5斤土豆3斤牛肉,乙每天可以生产3斤土豆和5斤牛肉。如果只生产单种产品,他们的生产能力都可以翻倍。有一天甲的牛跑了,把乙的土豆田给毁坏了。甲的牛羞愧难当跳河自尽的。甲为了营养均衡就和乙说,我生产的土豆分一半给你,你生产的牛肉给我一半好不?
从此甲乙都发福了,甲乙都吃到了5斤牛肉和5斤土豆。为了交换带来了福利的提升,本质是因为人的差异性,把合适的资源分配给生产它最高效的人,会带来整体福利的提升。把合适的信息交给擅长于处理这些信息的人,也会使得人类处理信息的能力的提升。
分类的局限性
分类只能解决分类能解决的问题,牛顿力学不能解决超过光速环境下的问题,科学管理原理不能解决人的问题,财务报表不能很好的预知未来,更多只能反映当下。我们在使用分类的时候,也要注意分类的局限性,不要做那个拿着锤子的人。
分类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分裂。我经常会发现进入某些学科特别难。很多时候你学完一本书,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比如你学个web编程,谢希仁的书你要看吧,要不然你懂https 懂request吗?前端的你要看吧,要不然你做的东西没有界面。js你要看吧,要不然你的页面不会动。后端语言要一个吧,php c# java python选一个呗?这些你看完了,你可以做出应用吗?答案是否定的?你要把这些东西整合在一起你才能做一个带界面的应用。当人们把信息分块储存的时候,你很难得到一个整体的概念,很多时候你就是那个摸着象鼻子的人,老说大象是长得像棍子。
越是发达国家的人,生存能力越低。因为那些基本的生存能力都已经外包了,他们农作物是如何生产出来的细节完全不清楚。我曾经听人说,番薯是长在树上面的。
如何面对这个世界的分类
我的建议是对于这个世界的类可以有选择地继承,但是必须明白工具的边界在哪里,不要被工具限制。一个多学科的思维是很有必要的,多备几把工具,才不会老是把问题看成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