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长安的荔枝》,唐朝社畜打工人的夹缝存生之道
《长安的荔枝》,讲述在只有船和马作为交通工具的时代,如何将保质期只有三天的岭南鲜荔枝运至5000余公里外的长安的故事。你以为写的是长安的荔枝,实则写的是人生百态。微信读书列为神作,推荐值高达96.3%。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晚唐杜牧的《过华清宫三首·其一》
有感:
一、置之死地而后生,人到绝境是重生
荔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却要从千里迢迢的岭南送至长安,相距5000余公里,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很显然,这是一个根本完不成的任务!
“倘若不想让它变味,可有什么法子”
“那你别摘下来啊”
男主人公李善德四十多岁,18年间在官场谨小慎微,却被同僚设局成为“荔枝使”,将鲜荔枝从岭南运输至长安,在所有人眼中,这是一个“死局”。
老李的朋友杜甫给老李讲了一个故事,其中说道,既是身临绝境,退无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说不定还能博出一点微忙希望。
于是,老李启程前往岭南,他说: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老李乃算学及第,精通数据,途中,研究驿路,核算日期,从岭南到长安最快也要10余天......
到达岭南,五府经略使何履光仅仅给了老李一道通行符牒,再无其他!没有钱财、没有人力、没有无力,即使有办法也独木难支!
老李结实了胡人商人苏谅---为老李的荔枝试验提供钱财支撑
荔枝园的阿僮--单纯善良,提供荔枝保鲜之法
林邑奴--因老李的一碗荔枝酒,报之以性命。
这些人对于他的岭南之行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老李依托自己的算学才华,自创脚程格言,研究驿路图和荔枝的保鲜方法。
第一次:酿酒的三月红荔枝+特制的双层翁,梅关道、西京道、梅关道过江北进、登舟转商道舟,四路出发......行至一千五百八十七里,失败。
第二次:调整路线和转运方式,携带半熟的荔枝,两路出发......荔枝味变时间延长半日,路程多行两百里,失败。
第三次:分枝植翁之法+盐洗隔水之法,改良马匹装配,共计十一天,到达丹江口,荔枝才变味。
不断的试验、试验、再试验,改进、改进、再改进,加上朝廷动员沿途的力量,加之竹筒封藏、冰镇等法子,能将鲜荔枝成功运至长安!
试想一下,倘若老李开局即放弃,没有去尝试,没有去岭南,没有去寻找那一点微忙的希望,结局会如何?
试想一下,如果老李没有算学能力,没有巧妙之法,结局又当如何?
再试想一下,如果老李没有苏谅、林邑奴、阿瞳等人的鼎力相助,又何来李善德的绝处逢生?
二、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只有利益的高低
老李18年谨小慎微,只是一次的不经意,便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被同僚设局,将“荔枝鲜”贴黄为“荔枝煎”,虽是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至此,老李成为“荔枝使”。
初任荔枝使,同僚冷漠、甩锅;初到岭南,五府经略使驱之、不理。
待老李思索、试验出运输鲜荔枝的成功之法,回长安寻求朝廷人力、物力的帮助,途中,五府经略使何履光担心圣人责怪自己办事不力,更是动了杀心,老李幸得林邑奴相救。
待老李拿着成功之法,依着规矩办事,却A部门推B部门,B部门推C部门,C部门推A部门,四处碰壁。朋友指点道:为官之道,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一个人吃独食,是吃不长久的。
后又得高人指引,获得右相杨国忠银牌后,办事畅行无阻,正如右相杨国忠所言:“流程那种东西,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
再见同僚,配合不已;再到岭南,殷勤不已。
人心非善非恶,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坏人,也没有绝对的好人。---王阳明
三、底层民众的心酸与无奈,古今相通
林邑奴是经略府使的一名老仆,从未被当做人看,在一次聚会中,老李喝酒时的一句醉话“我们是朋友...”以及给予的一碗荔枝酒,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是林邑奴初尝“被人当做人”的滋味。在老李返回长安途中,林邑奴赤脚奔跑追赶老李的队伍,向他示警,用生命阻断追杀,临死前都在勾着嘴角,舔着嘴唇似在回味品尝荔枝酒那一刻的“美好”。
林邑奴一生是凄苦的,生时不被当人看,死后惨遭虎食,尸骸不知落在山间何处......读到林邑奴的结局,不免让人痛心不已!一碗荔枝酒,生命以报之。一个认为堕入“畜生道”的人,一个从来没有感受过温暖的人,却是最懂得感恩的人。
老李18年间辛勤工作,终于贷款在长安朱雀门街西四街南买下一处偏僻宅院,满怀对未来的憧憬。
接下“荔枝使”差事后,经历千辛万苦、千难万险,终于开始正式运输鲜荔枝,却因为右相杨国忠的一句话,追加荔枝数量,三十丛?四十丛?一百丛?层层加码,步步增加,虽仅仅是数量的变化,却交接的车马、人力、路线都得重新规划,工作量不是“1+1”那么简单。面对阿僮说好的截取荔枝枝到砍荔枝树、从10棵树到整个荔枝园,老李无奈的说出那句“继续执行......”,这句话砍掉了阿僮的荔枝园,也击碎了他和阿僮的情谊。
两翁鲜荔枝,贵人尝口鲜,成长二十年的荔枝树毁于一旦,无数骑手奔劳涉嫌,百姓多缴“直白税”......
底层民众的心酸与无奈,古今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