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学者刘勰说:“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可见古代学者对口才的重视和欣赏。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三国故事“诸葛亮舌战群儒”,也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典型例证。
中学语文新课标总体目标中也指出:“具有日常的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可见,口才很重要,口才训练更重要。
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讲坛二十载,几点粗浅体会,梳理如下:
一、 我也是一面旗帜
记得几年前有人听到“张扬学生个性,教师少讲为妙”时担心地说:“如此这般,老师也不必讲了,不怕学生觉得老师无用吗?”
程翔老师说得实在,他说:“我们有以精讲为主的课,我们大可以大讲特讲,讲得透辟清晰。”教师不必在学生面前特意显示高明,但有时教师的高明不显示也是不行的。因为这让学生感受“高明”的同时,也让学生有机会来学习创造 “高明”。
所以,我觉得张扬教师个性,以师者的语言魅力,来引领学生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鉴于此,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我也常常给自己搭建张扬个性的舞台,借助学校的“校本课程选修”课堂,集大家之智慧,隔三差五来一次《百家讲坛》式的语文课堂。一堂大课一个小时,内容主要是文学作品及作家的解读。当然,决不可能是“秦可卿之谜”“纪晓岚的相貌”之类的。内容一般是名家名篇,人物涉及古贤今人。
有一年,发现很多学生对杨红樱作品非常感兴趣。恰好我的女儿也在狂热阅读杨红樱系列作品。她读过的书,我也会一起读。所以我对杨红樱的作品不敢说全部读过,至少是非常熟悉的。
于是,精心挑选、准备,我和学生们开了一堂《从<小白的选择>来走近杨红樱》的课。《小白的选择》是杨红樱的作品之一。写了一只贵妇犬小白在为自己寻觅主人的过程中,人生观遭遇迷惘,最后价值观不断升华的故事。学生们惊讶地发现,老师竟然对杨红樱如数家珍,而且同样一部儿童作品,老师比他们读出了更多的文学魅力和精神内涵。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面对教师的唇舌绽莲,当然就有了模仿学习、沟通交流的欲望。当我让他们走上讲台时,我只能说:除了年龄的差距,我的学生和我,哪里有差距呢!
这样的课堂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语文这门学科的艺术魅力,更让学生懂得:想要与人共享智慧,首先你要懂得表达。
二、你能说得很棒
生活中,人们常用“能说会道”来形容一个人口才好。但很多时候,这个词却往往带了几许贬义。很多人更信奉沉默是金,仿佛沉默含蓄的人更有内涵。
但美国社会有一个说法值得我们向学生推荐。他们说:“人生必备三法宝,舌头、金钱和电脑”。在信息爆炸充满竞争也充满合作的当今社会,不会说话就不会生活,成为很多现代人的共识。
课标将“口语交际”作为一项重要课程内容,分年段提出培养目标,就是要发展学生的口语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使学生成为“自信的表达者,能积极思考的听众”,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这样做:
1.不畏说
我的学生,从初一第一节语文课开始,就有了一次自信的语言之旅。无论你学习优秀或落后,无论你腼腆或大方,甚至无论你愿或不愿,每天一个孩子上台,大胆地展示自己,积极地与同学交流。
诗歌、散文、时事,内容丰富就好;风度、仪表、声音,尽力表现就行;上台的是主角,台下的一样能够做明星。因为面对台上同学的表现,听众要有反馈、评价和建议。
有了大家说的环境,有了我敢说的舞台,我的学生们,个个都是演讲家。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集腋成裘,我的学生拥有了翔天的金翅膀;积沙成塔,这塔最终成为通天巴别塔,上帝都无法摧毁的巴别塔!
2.我会说
在学生三年的语文课堂上,我们不曾中断过一次课前五分钟演讲,哪怕考试之前。学生们可以允许老师一个人看见自己作业本上或者试卷上的尴尬,却决不会允许自己在全班同学面前失掉颜面。所以,无论男孩女孩,常常是按照顺序提前一周两周甚至更久就去准备材料,对着镜子练习表情眼神,力求展现自己最好的姿态。
我们甚至有专门的摄影师,每天负责把每一个学生的演讲录制下来,编辑成辑,利用学生在校午餐的时间段播放。
有的学生看着自己的青涩,在同学们友善的笑声里,不好意思的同时也憋了一股想要改变的劲头;有的学生看着自己的自信,面对大家敬佩的眼光,自豪的同时努力保持低调的样子;有的学生对比自己几次的演讲,骄傲地说:老师,我比上次讲得好呢……
唇舌似莲花,人生始悟道。
每临沧海觅珠玉,遍借金针绣凤凰。
学生学会倾听,才能学会思考。学生学会说话,才能有所创造。
作为教师,我知道:给学生一个鼓励的眼神,他会描绘出一片晴美的湛蓝;给学生一个赞许的微笑,他能勾勒出一个前进的图标;给学生一个展示的空间,他能创造出一幅壮美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