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略长,阅读时间:10分钟
01
当我试过一年坚持每天一本书后,其实很多人都会问是否真的有效果?因为传统观念里我们读书要慢读,一本书要从头到尾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实际每年能读上100-200本书的人都有自己的方法论,尽管不是每个人都能把里面的知识完全为自己所用。当时只是想挑战一下自己是不是能完成一天一本书,后来是确实做到了,但是这种方式压力太大了,读书不应该是读完,而是看你的目的是什么。
谈起读书,各路读书爱好者、达人都一定会谈起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真正谈读书的内容,只有这一本书,真正把这本书看透了,你就了解该如何去阅读。
但是由于这本书的年代比较久,所以框架比较混乱。但是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整理一下,可以在这本书里梳理出,它的核心是读书的4种方法:基础阅读、简次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这几种方法难度依次递增。
主题阅读最高级,自然难度最大,虽说看起来难,也比较高大上,但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接触过这种方法。举个简单的例子——写论文,写论文的时候我们必然需要阅读大量相关的书,对书中的相关观点进行分析、整理,再用论文格式输出,这其实就是主题阅读。
这个阅读方法可以让我学会沟通、时间管理、减肥等等,通过主题阅读可以快速掌握新技能,短时间内可以做很多事情,从一知半解到基本掌握,并且可以补充大量阅读上的短板。
使用主题阅读学习一门技能就像开着地图玩游戏,当你在某个领域读上10本经典书之后,你就已经对这个领域建立起初步的框架,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往哪里走。
当然主题阅读有优缺点,它的缺点是这个阅读会花费大量精力,可能短时间内你要读大量书籍,可能对你的读书方法有相应的要求。
02
一切从书单开始,当你开始有兴趣阅读的时候,不管读什么,主题阅读还是技能学习都好,先准备书单,这是很重要的。你可以针对某个主题,由专家面对面推荐。以前这样相对比较困难,现在有分答、直乎、在行等,可以在上面向这方面的专家提问。如果是网络上中文读书网站做得比较好的,目前是豆瓣,如果是评分8分以上基本上可以判断为好书,但是也不能过于相信。上面也还有豆列,不同专业领域的人会把相关的书籍列出来,参照着看就好。
除此之外,还有微信公众号、知乎、博客、简书、微博等,看到合适的书单,就可以搜集起来。除了网络,看书的时候在书上看到参考书,提到的作者喜欢的书,或者是引用的书,也可以顺藤摸瓜找到出处。
生活中和老师、好友聊天的时候谈到各种好书,在不同的活动中闲聊得来的情报,你都可以收集起来。
在生活中收集、定期整理,可以形成一份专属于你的、比较不错的书单,根据不同的主题就可以开始进行相关阅读了。
03
阅读5步:阅读——思考——实践——分享——复习。不管是主题阅读还是单本书,这个阅读流程是比较高级、比较完善的。
开始读书的时候必须先问自己到底是想弄清楚某个问题,还是因为别人的推荐,还是想通过读书系统掌握某种技能?带着目的来读书的效率比一般的方法要高效,比如读书是为了掌握技能,那就以建立框架为主,入门的时候先耐着性子看几本经典的书,尽可能要读经典,哪怕读的慢,基本大头啃下来后,再读其他的你会发现很多概念、方法都是你已经接触过的。
逻辑思维的罗老师曾经说过:他的读书方法就是查书,要解决某些问题或者对某个事情感兴趣,就去翻书寻求答案。这样因为是自己主动想知道这部分知识,所以查阅到的内容就不容易忘记。
04
不管是经典书还是畅销书,把这10个问题都了解清楚后,这本书你基本上掌握的比较透彻了。
1、先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分清楚书中哪些内容是重要的,哪些内容是值得你写到笔记里的,你的主要判断依据是什么,你的目的是什么,一旦你可以按照图中的方式进行分解章节要点,一般可以分到第2步,但是经典的书可以分解到第3步,甚至是第4步。
2、分解
分解书的方法有很多,手抄是一个比较笨的方法,短期理解不了的东西,抄写后会留下印象,以后遇到应用场景的时候会更容易想起来,手写和拍照毕竟还是不一样的。
3、了解作者在书里提出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还没解决。
4、区分作者的观点是否有用,分清楚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你是否都同意,你的依据是什么?如何验证书中的观点是否都有道理。
5、不停考虑作者聊到的观点和你有什么关系,在阅读的时候,我有哪些观点被改变了或者书中的观点是否可以应用到现实中。
6、在阅读时必须有输入有输出,一旦有输出,你的阅读才是真的开始了。无论是思维导图、摘抄、PPT都可以,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只是把某些段落抄下来,但是要慢慢学会尽力用自己的话把书里的观点描述出来,用自己的话进行新的解释。你能分清观点的主次,分请作者的观点差异,输出的时候通过这种方式,慢慢地建立起你的知识树或者知识地图。
有的时候不反复的问自己我是因为什么而阅读,否则顺着作者的思路很容易把你拉偏,不停提问书中的观点是否对我有用,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如果是为了解决问题,就要确保聚焦于自己的问题上。
7、你的信息记忆点
阅读有输入有输出,输出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有过图表输出体验的人都知道,当你运用不同的方法输出的时候,很容易把书本的内容记下来。所做的事情所花的时间都是有效果的,因为即使过了很长时间,你分享过的内容也会很有印象。
8、如果是使用技能类的书,你可能需要下一步行动。把书中给出的建议细化列出来,细化到具体可以行动的项目,并且在手机里设置提醒,强化它的存在感。读书读到觉得有用的东西,过一段时间不使用,就只是停留在觉得有用的层面。通常实践的黄金时间是72小时内,72小时内实行是比较容易坚持的,过了这个时间一般是不会开始的。而且实践最好达到8-10次的次数,才会知道书里的建议到底对你有多大的作用,不停地把书中的观点去重复、去学习,并且在实践的时候做记录。
9、我学到的知识怎么和我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呢?有很多不同方式,其中之一可能是把相关知识重新整合一下,特别是主题阅读几本书后所知道的东西,再全部结合整理一遍,用一篇文章或者画思维导图输出。思维导图可能相对简单一点,在整合或者实践中可能会遇到许多疑惑,这时,可以运用费曼技巧,进行单点突破。
费曼技巧属于简单的方法,但是非常强大。
你在过程中可能不停遇到卡壳,就是新的连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连接。这个过程也是新旧知识进行连接的时候,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连接,不要使用书中的语言。
如果能回答以上9个问题,其实已经把这本书掌握的很深刻了。
05
所以这时候分享是另一种学习的方式,教别人就是最好的学习,遇到讲不懂的就是自己也掌握不好的地方,但是要尽可能把自己读到的经验和别人进行分享。
分享也是复习的一种,分享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正式的演讲活动、自己做PPT进行总结、知乎上回答问题、写文章等,在分享的过程中,前面9个问题都会暴露出来。可能会有人向你发问,回答不出来你就要醒觉,这是你比较弱的地方,回去可以再翻翻书。
分享一定要主动,千万别自己读完书就闷在肚子里。分享也是一种建立影响力、树立品牌的方法,分享是一种对自己的知识进行积累的途径。
坚持的时间越长,对你的收益越大。
06
读完一本书3-6个月,重新梳理一本书,读重要部分或者重读。当你读的书足够多的时候,就可以找专家聊一聊,和专家产生连接,在此基础上,可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07
回顾总结:
在整个方法论中,你会发现阅读是一个连续的体验和过程,除了单纯的读之外,你可能需要作比较、分析整理、建立框架、深入思考、了解不同的观点,还有可能需要记录你的经历、多去实践书中的各种建议,多去总结自己的问题,尽可能多的分享,你可能还需要查询和收集与书中相关的资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应用,最终才能把书中的信息转化成知识,再把知识转化成你的能力。
08
回答问题:
1、怎么看专业性很强的书?
专业性很强的书,用主题阅读看5-10本书,基本的名词和概念弄清楚,多个书相互参考阅读,对某些名词的理解更深刻。也可以用费曼技巧进行单点突破,在书中查询这个词语,也可以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
3、读很多书之后如何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最主要的就是输出了,建立知识体系,首先需要大量的阅读,可以用思维导图加以细化,对某些观点的延伸再用写文章的方式完善。关于这方面其实可以去参考简书作者彭小六的分享,个人还是很推荐的。
4、公众号原创文章如何对待?
所有类似简书、微信公众号、微博上的文章都属于知识碎片,需要再次整理、吸收,知识碎片不可能再拆解。如果你已经有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那么这些知识碎片放在哪个部分你就很轻易可以知道,就像地图上所缺的某一块摆在哪里一样,知识碎片再被吸收起来就很容易了。
5、阅读时做笔记花的时间很长,如何安排?
输出时间长很正常,甚至比阅读时间还长,但是这是一种技能练习,越练习所花费的时间会越少,只能靠练习。当你把经典、框架都建立起来,就可以针对特色进行关注。
6、我是怎么做到每天一本书?
其实就是死磕,减少上网,用自己的所有空闲时间来读书、分享,确实很累,但是想想自己原来能坚持一年,真是了不起!
周国平先生曾经说过: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呻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所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阅读也许是有用的,但是我不想要,因为它最大的意义在于——让我感觉我在活着......
共勉!
E N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