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曾经说过:“书读多了,容颜自然改变,很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为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总觉得董卿的眼睛里,是有光的。每一望皎然的优雅,都是书香的芬芳。
小时候总喜欢看董卿主持的节目,总觉得她的声音是那么好听,是那么优雅。
海明威在《真实的高贵》中有一句话:“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历经挫败的董卿,痛定思痛,她意识到自己文化知识底蕴欠缺。主持人不是演员,而应该是一位文人。”
于是,她毅然放下一切,暂别央视舞台,只身前往美国南加州大学做访问学者。有网友讽刺说,董卿此行不过是为了图个虚名。
但她知道,这是一趟重新审视自己,重新思考人生的征程,也是人到中年的一次逆袭机会。
没有镁光灯,离开了紧盯着自己的目光,董卿找到属于自己的深造时光。
重新进入校园的董卿,每天7点起床,吃早饭,然后去上课。
有时候只有半天课,她就泡在图书馆,或者参观一些博物馆、看一些演出。
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董卿也不忘拿起中国古典名著和诗词佳篇。
这段日子让她内心平和,充满温暖。
在董卿看来,只有诗书才是自己继续前进的动力。
过了2年后,董卿学成回国,受邀担任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主持人。
当时,不少人以为她只是一个走流程的普通主持人。
谁知一亮相,竟成了一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女子。
在节目中,董卿对优美的词句信手拈来,点评都是用古文诗词。
当名家念出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董卿对上:“月如无恨月长圆。”
选手遗憾退场,董卿送上一句:“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一对父女用诗词创作歌曲,董卿为之感动,竟脱口而出外国是人叶赛宁的《我记得》。
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着实让人惊叹,甚至有人怀疑她用了提词器。
董卿的清新隽永,也正应了那句古语:
“美人当以玉为骨,雪为肤,芙蓉为面,杨柳为姿,更重要的是以诗词为心。”
如今的董卿,高贵,典雅。
又在《朗读者》的舞台上,董卿衣着纯白色的西装,妆容毫无瑕疵,短发干净利落。
那缓缓一笑,简直优雅了全场观众。
董卿说:“女人外表的美都是短暂的,唯有用知识和涵养修饰自己,才能美丽一生。”
节目中,董卿总是将身体前倾,认为这才是倾听时该有的姿态。
即使工作人员举着“坐回去”的大纸板提示董卿,她也不管不顾。
尽管,那样可以让她更加好看,更加上镜。
她说:“镜头上的脸是否好看,并没有那么重要。”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离不开她的努力,看过一个关于她的访谈视频,她讲到晚上的时候,卧室是没有手机电子类产品的,只需要看一本书就可以安然入睡了。她喜欢看电影,甚至可以飞到它公映的地方。在现在如此焦虑化,文字快餐化的时代,人们似乎都离不开手机,没有手机好像都活不成,都在汲取着知识碎片化,却没有认真地思考过,与我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眼里闪耀着光芒 ,不断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