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羽绒服只是用来保暖御寒的衣物,一件可以穿几个冬天,如今羽绒服成为了时尚单品,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在这漫漫长冬里,一个月工资买不起一件羽绒服?大几千元的价格实在承受不起。
穿上羽绒服为什么会觉得很暖和呢?羽绒服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我们都了解人体会通过新陈代谢产生热量,并需要将多余的热量传递到周围环境中,以保持体内的稳定状态。热量的传递方式有热辐射、热传导和热对流。热传导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气体的导热性能最低,因此空气可以起到隔热的作用,能够阻止热量的流失。
当环境温度较低时,由于空气会发生对流,紧贴身体的那层空气会吸收身体的热量,密度变轻并上升,而旁边的冷空气会迅速填补空出的位置。因此我们会感到寒冷难耐。为了保持温暖,我们需要穿上衣物来保暖。
穿上羽绒服后,羽绒材料能够吸收人体散发的热量,形成一层隔热的空气层。这个隔热层中的固定空气越多,羽绒服的保暖性能也就越好。
羽绒服的外层面料可以有效地隔绝外界的冷空气,减少羽绒内部空气与外界空气的对流交换。
羽绒服的保暖能力取决于羽绒蓬松后,能够积蓄多少厚度的空气,以及外层面料对冷空气的隔绝能力。填充物、含绒量、充绒量、蓬松度和面料等决定了羽绒服的保暖性能。
羽绒服本身并不产生热量,而是依靠填充其中的鸭绒或鹅绒起到保暖的作用。鹅绒和鸭绒是生长在鹅和鸭的腹部的绒毛,形状类似芦花,每一朵羽绒都由成千上万片微小的鳞片叠加而成,绒毛细小而纤长。
它们是动物性蛋白质纤维,比合成纤维具有更好的保温性能。羽绒球状纤维上密布着许多微小的三角形气孔,可以根据气温的变化而收缩或膨胀,而实现调温的功能。
保暖材料的保暖性能与蓬松度有关,由于绒丝构成的鳞片之间存在微小的孔隙,蓬松度越高,材料纤维间的空隙越大,可以容纳更多的不流动空气。
当我们将羽绒服卷起来时,可以观察到大量的空气被排出,使羽绒服变得紧凑小巧。
当我们抖开羽绒服时,会发现它充满了空气并膨胀回原来的大小。羽绒服内部充满的空气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它可以有效地锁住身体释放的热量,并且外部的冷空气很难穿透这层空气进入羽绒服内部。因此羽绒服能够提供良好的保暖效果。
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蓬松度越高的材料能够有效地阻止热量向四周传导。羽绒制品的填充料密度越高,热传导性就越大,导致更多的热量散失。因此含有高绒子含量的羽绒制品具有较高的蓬松度。
羽绒服绒子含量不低于50%,才能称为羽绒服,通过使用绒子含量较高的羽绒,可以适当减少填充料的重量,既能保持保暖性能,又能降低制品的重量。这是羽绒制品具有“轻、软、暖”特点的原因。
羽绒服的填充物通常有鹅绒和鸭绒,鹅绒的保暖性略高于鸭绒,但两者之间的差距微乎其微,对于人体来说几乎感觉不到。相比鸭绒,鹅绒的羽绒绒朵更大、绒丝更长,因此保暖效果稍微更好。
但并非绝对,鸭绒的保暖性已经完全足够。鹅绒的异味比鸭绒小得多,鸭子是杂食动物,羽绒中的油脂含量较高,而鹅是草食动物,气味相对较轻。
那鸡也属于家禽,为什么很少见到鸡绒服呢?它们虽然都是家禽但生活环境不同,鸭和鹅是水禽,它们的尾脂腺发达,可以分泌油脂。
它们会用嘴巴将油脂涂抹在羽毛上,使羽绒变得光滑、防水,因此鸭绒和鹅绒具有防水性,不容易受潮和腐烂。鸡是陆禽,它们的尾脂腺不分泌油脂,羽毛遇到水就会腐烂,我们很少见到鸡绒服在市场上出现。
另外鸡的生存环境通常较为温暖,它们身上的绒毛较少无法形成绒朵。与鸭绒和鹅绒不同的是,鸡绒顶端有坚硬的羽轴。
由于这种羽轴的坚硬特性,鸡绒有可能刺穿羽绒服的布料,导致羽绒从服装中“逃逸”,鸡绒并不适合作为羽绒服的填充物,而更适合用于制作鸡毛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