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周中堂 2023-08-15 00:02 首发公号乡土中原于河南郑州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我一直觉得,一高二高的学生参加高考是为了上大学,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当年三高的学生参加高考似乎只是为了考试而考试,或者说是因为想着毕竟读了三年高中,参加高考只是为了给自己三年的高中生活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而已。当然,碰下运气的想法也是多少有点儿的--要是临场超常发挥,万一考上个大专什么的呢。
我当年就是抱着这种心情参加高考的。
高考成绩出来了,我的总分是三百六十多分,在参加高考的三十多个同学当中排名中等靠上,其中语文成绩是一百零五分,全班排名第二(第一名是现任朱集镇人大主席的夏云栋)。这个成绩虽然距当年的大专录取线还有不小的差距,但能考出这样的成绩还是出乎了我的意料。要知道当时我的学习成绩无论在同学们的眼中还是在我自己的心目中那绝对是在倒数前几的行列。
记得当时一旦有外人来我们班串门,问起大家的学习情况时,李强同学就会说某某同学学习最好,接着用手指下自己的鼻子说他是全班倒数第一,然后再抬手指下我说“中堂是倒数第二”。李强当时的话虽然有调侃的成份,但也从某一方面说明了我的学习成绩在同学们心目中的位置。
在高中的三年里,或者再往前推一步,一直推到初中,甚至推到小学,我似乎都是在这种信心不足,自认为自己是班里的差等生的心理状态下度过的。
正是有了这种心理,我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没有目标,没有希望地在学校混日子,至于能混到什么时候,我则没有过太多的考虑。而当真混到了最后,混得没得混的时候,我才突然发现,自己不是班里最笨的那个学生,不但不是最笨的,甚至是稍一努力学习成绩就会冲到前列的学生(这次高考就是证明,高考前我仅仅学了不足一个月的时间,我的高考成绩已经把一大半同学甩在了后面)。
这次高考成绩虽然不能使我考上大学而改变我的命运,但它在精神上给我的鼓励却是巨大的,它就如同一缕阳光,一下子驱散了这么多年笼罩在我心头自卑的阴霾,使我信心倍增,也使我重新认识了自己。也就是在一瞬间,一个想法从我的心里跳了出来:我不要就这么终止自己的学业,我还要继续读书。
高考落榜后再想继续读书当时有两种途径,一种途径是复读,一种途径是上民办高校。
九十年代正是民办高校如火如荼蓬勃发展的时候,当时在郑州有代表性的是黄河科技大学,中原职业大学等。除了这些民办高校外,几乎所有的公办高校为了创收也都办有自考班或其他类型的培训班。
考虑到自己当时的学习底子薄弱,复读后能升上学的希望不大,与父母商量后,决定不再复读,而是到郑州找一所学校去上学。经过对郑州的几所高校考察后,我选中了郑州大学中文系与河南省乡镇企业局联办的实用人才大专班。毕业后发乡镇企业承认大专学历的实用人才毕业证。
就这样,我于一九九四年秋风萧瑟的季节,背着行囊走进了郑州大学的校门。此时的我,心中没有丝毫踏进大学校门的喜悦与兴奋,有的只是初次离家的孤独无助与深深的自卑--我虽然在以后的日子里将在这所学校学习两年,但我却不敢自称为郑大的学生,因为我只是一个没有学籍的实用人才大专生而已。
当时学校开设了市场营销与现代文秘两个专业,考虑到平时自己对写作的爱好,就选择了文秘专业。
我们上课与那些统招生一样在中原路南的文科区教室,住宿在理科区南门的桃源路上一个废弃的锁厂院内,大房间,一个房间里住一二十号人。
上第一节课时,中文系的系主任高文升教授与副主任单占生教授都到教室和我们见了面,对大家说了不少鼓励的话。高文升主任还一再强调说,他第一次与新生见面是见的我们,而不是那些被称为“天之骄子”的统招本科生,以示对我们的重视。
接下来的迎新生晚会我们也被邀请参加并且还派代表表演了节目。但这些表面上的重视并不能对我心灵上的自卑感有丝毫的削弱,因为我心里比谁都清楚,我们这些高中时不求上进或因其他原因没能被高校正式录取的学生注定与这些意气风发,满怀抱负的统招生有着天壤之别。
日子久了,我在对学校环境熟悉的同时也认识了不少本县的老乡,在这些老乡中有几个是在自考班读书的。据他们介绍说自考毕业证的含金量还是挺高的,不但我们国家承认学历,就是到了美国人家也承认,同时他们还告诉我不上自考班自己也可以去报名参加考试。
听到这个消息我很兴奋,似乎一下子找到了缩短与那些统招生差距的方法--即便不是为了缩短与他们之间的差距,能拿到一个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毕业证对自己以后的就业也是大有帮助的。通过对自身优劣势的分析后我决定报考法律专业,因为我的弱项是数学,而法律专业是不用考数学的。定下目标,选好专业后我就毫不犹豫地去自考办报了名。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我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学习中。白天我在中文系上课学习文秘专业的课程,晚上吃过晚饭后会准时坐在公共教室里自学法律专业的课程,天天如此,风雨无阻。即使是节假日,星期天,在别的同学三三两两地外出逛街时,我仍然是在教室里死啃书本。
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回报也是可观的,当时每次考试最多可以报考四门课程,而我每次都是顶着格报,并且每次都是四门课程全过关。要知道,当时自考班的学生要想一次过四门也是有一定难度的,而我却做到了。
两年后,在我从郑州大学中文系文秘专业毕业后,我也如愿拿到了法律专业的自考大专毕业证。
如今,眨眼间将近三十年过去了,每每想起我在郑州大学的学习经历,心情仍会抑制不住地激动。
我激动的原因并不是自己取得了多么辉煌的成绩,因为一个大专自考毕业证确实也没什么值得炫耀的。我之所以激动是因为从我参加自学考试这件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不能骄傲自满,把自己看得太过于高大;但也永远不要看不起自己,把自己看得太过于渺小。因为你自己身体内蕴藏着的能量,也许远远超出了你的想象。
同时我还经常告诫我的孩子们:只要你愿意努力学习,永远都不会晚,如果小学没努力,到了初中再努力不晚;如果初中没努力,到了高中再努力还不晚,甚至你到了大学,只要愿意努力,同样可以开拓出另一方不一样的天地。
政策背景:90年代初期,河南省教育厅下文大办实用人才教育,河南各大专院校立即响应兴起实用人才教育热潮。按照教育厅文件规定,招生学校组织考试,根据招生计划,学校根据考试成绩择优录取,报教育厅备案,和普招生一样全脱产在校上学,毕业后发实用人才毕业证书,在河南省内承认学历,这样的实用人才教育在河南开展5年之久,毕业生应在两三万人左右。
作者简介:周中堂,社旗县苗店镇人,现供职于想念集团。有作品见于《河南日报》(农村版)《百姓作家》《西北文艺》等纸媒。原创授权。
乡土文学《乡土中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