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方哲萱。今天我们谈一谈,孩子没有礼貌,不肯叫人该如何引导。
这看似是一个小话题,不过,好像遇到这样情形的父母还不少。带孩子出门遇到熟人,或者逢年过节走亲戚,让孩子叫人,就是缩在父母身后扭扭捏捏不肯开口,虽然不是什么大事,可是父母也会感到很尴尬,那么,出现了这种状况,该如何改善和引导呢?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是有一种内在的心理,希望孩子在外人面前好好表现,显得自己教育得好,很有面子。但是,爸爸妈妈一定要知道,养育孩子,不是为了展示给外人看的,而是为了让自己的生命是完整的,通过养育子女,让生命得以延续,用心培养孩子成人成才,从而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希望父母能带着这样对孩子的期待,来看待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沟沟坎坎。
言归正传。谈到孩子不肯开口叫人的问题,其实,孩子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他不叫人的原因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就分别来谈一谈。
两到三岁的小朋友,还处于小动物本能的自我保护期,对于前面的陌生人,是不会轻易接近的。他会先想一想,这个人是谁,和爸爸妈妈什么关系,他是否安全,是否可信等等?这时候,孩子起码要经过5分钟以上的时间,通过观察,确保这个人是安全的,才有可能比较放开。
当然,在这个年龄阶段,大家也都能接受孩子不叫人的现象,不过,虽然不需要要求孩子,这时候却是培养他以后能够懂礼貌的好时机。遇到需要叫人的场合,父母要多做示范,让孩子看到父母是如何和这个人互动的,如何打招呼的,供孩子参考模仿。并且要带着孩子一起做,抓住孩子的手摆一摆,打招呼,和你一起说你好。同时,如果小朋友没有和你一起做,不需要强迫,只需要多做示范就够了。尤其是,不要给小朋友贴上不懂礼貌的标签,本来孩子对于礼貌就是没有概念的,一旦贴上标签,反而强化了孩子的心理。父母应该告诉孩子,什么叫做有礼貌的表现,这是一种价值观的输入,是需要反复交代,耐心等待的。
孩子到了四五岁,是对礼貌礼仪深入体验的阶段。这时候的小朋友,已经有了独立自主的思想和反省能力,他会想,以前爸爸妈妈让我打招呼,这样叫有礼貌,可是,如果我不打招呼,没有礼貌,会有什么后果呢?小朋友到了自我体验感知的阶段,透由各种尝试,了解世间运行的规律。这时候,父母不需要太较真,只需要明确要求,告诉他,这个人你要和他打招呼,并且可以教导孩子,遇到什么人,应该如何称呼。包括陌生人和亲戚。这时候,也正好让孩子了解五伦关系,还可以教以尊重长辈,友爱兄弟的美德。
一旦遇到合适的场合,就要告诉孩子,这个人是谁,和爸爸妈妈什么关系,复习一下,应该怎么叫人等等。一旦小朋友做到了,就要及时的给与描述性表扬,增加他对礼貌的深入了解。
6岁以上的孩子,打不打招呼就和情感有很大关系,如果爸爸妈妈和孩子之前的情感良好,那么这时候父母提出打招呼的要求,孩子就会照着做,如果父母和孩子关系不好,那么父母要求孩子打招呼,孩子就会偏偏不打,以此来反抗父母。所以父母应该注重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是不是具备影响力的,如果父母对孩子不具影响力,说明之前和孩子的情感互动方式不对,一般来说,是在给与孩子爱的时候,没有做到无条件的,很多时候,是一件件小事的积累。如果想要改善这种情况,就要做好长期化解的准备,要往亲子的情感账户里存钱。
就是说,要经常做一些事,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从而启发孩子内在本有的光明。比如,父母通过接纳孩子,而不是讲道理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懂我的。再比如,假如父母承诺的事情没有做到,可以跟孩子道歉,一方面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一方面,也是做出承担责任的良好示范。日常中的很多小事,都能增加父母与孩子的情感链接,这在前面的课中,也常常提到。希望爸爸妈妈们常常反省,越来越自然的与孩子进行良性的互动。
最后,再做两个小提醒:
第一,我们并不是要培养打招呼的机器,也不是见谁都一定要打招呼,我们是要让小朋友知道,见到人打招呼代表有礼貌,而有礼貌代表一个人的修养,一个人的修养,是他人生的基石。以我做读经教育的经验,如果一个孩子,读过一些经典,比如我常用来举例的《大学》,里面就有关于修身的意义。这些圣贤的语言,自带能量,虽然孩子开始读并不明白里面的意思,但是常常读常常读,就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比较容易自信开朗、讲规矩懂礼貌。
第二,习惯的培养,尤其是礼貌的培养,决不是一天两天就搞得定的,所以,孩子成长过程中,只要多示范,多讲解,带着孩子一起做,尽了父母的责任,剩下的就是等待,千万不要和别人家的孩子比,相信孩子会有他自己成长成熟的节奏。
以上,是我的一些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感谢聆听,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