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 PRD太过细致,跟不上产品迭代的速度。
- 原型的干系人有:产品,UI,研发,测试(甚至商务,上级)。
原型=线框图+什么?
1.原型的更迭,需要有变更日志
内容:excel,含日期,变更内容,变更原因,备注;
好处:大家一看日志就知道你改了哪些,提升效率。
2.版本说明
内容:excel,含版本号,日期,版本内容1234,备注;
3.信息结构
内容:visio,表达产品都包含了哪些内容,层次结构怎么样,他们是如何组织起来的;
4.流程图
内容:含业务流程、任务流程;
- 业务流程:是业务逻辑,包括前后台逻辑、数据走向等。
- 任务流程:是用户的操作、页面反馈等,更具象化。
- 有的还包含页面流程:基于任务流程,描述用户怎么从一个页面跳到另一个页面的逻辑,这样就能清晰理解页面之间的联系。
5.图文并茂的交互说明(不易描述的动效,用交互说明+动效的方式表达)
优点:节省制作的时间成本;避免使用者的多步操作(才能看到全部效果)和疏漏。
6.提炼出全局的交互说明(如切换方式,触发方式)
如,对于android,ios,要有统一的页面切换方式,统一的手势,弹层模态等,需要在Axure里提炼出来;因为按钮不止一个状态,文本域是有限制的,用户操作不是完全可控的。这个是研发会仔细琢磨的部分,很重要,所有都需要考虑清楚。
7.状态
- 默认状态:主要是默认(初始化)显示的数据、文字、选项等。任何一个页面、表单、按钮、文本域等都会有默认状态,需要注明。
- 常见状态:一个页面可能会有多种状态。如个人中心分为登录和未登录状态。
- 异常状态:非正常情况下的样式、文案、说明等。如搜索无结果,加载失败,网络/定位未开启等(异常状态的疏漏会导致产品体验差)。
8.限制
- 范围:数据的取值范围。比如轮播图的个数,滑块的范围和刻度,文本域的长度等;
- 极限值:数据的限制限制。比如最多应该显示多少字,超出时如何显示,每次请求数据的条数,不足时和超出时怎么办等等。
9.操作
- 常见操作:正常操作时得到的反馈状态。一个按钮经过不同操作会出现不同的状态(如鼠标进入、按下、点击后)
- 特殊操作:极端情况下的操作(出现概率较小);面对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要和研发人员一起探讨解决办法,并把交互说明写清楚。
- 误操作:提前预防错误、适当提示用户、系统自动纠错。(如库存接近0时,选择数量时就会提醒数量;选择数量超过5时会自动更正为5)。
- 手势操作(移动端):滑动,放大,摇晃等。
10.反馈
- 用户操作后的系统提示;
- 点击链接或按钮后的跳转——网页需标明是原页面刷新还是新标签页打开;移动端需表明转场方式(默认为全局);
- 动画(友好,趣味性较强,避免过于夸张)——如Clear酷炫的手势和动画
注:考虑静态页面+各种动态情况;正常情况+特殊和错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