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诗书一盏茶,微风午后探庭花,人慵日懒共闲暇……”
这是自己曾于读书时所填《浣溪沙》中的几句,可惜此种心境而今却遗失久矣。
有多久,未曾静下来完整的阅读一本书?有多久,未曾于句读文辞中细细体味著者的悲喜?有多久,未曾拂落名著巨篇上遗留的尘迹?
因为我的眼光被哗众取宠的标题吸引,被断章取义的噱头聚焦,被快速变现的功利驱使,难以停下追逐的脚步。我如此,大多数如我一样的人们亦然。
在这个文字快餐的时代,实用替代价值,行动先于思考,我们一边为别人看似轻而易举的知识变现欣羡焦灼,一边又暗戳戳为自己的珠玉蒙尘不平难安,于是一方面我们谴责人心浮躁,一方面文字变现却已成为大多数人踏入写作之路的主要追求。
其实这些本无可厚非。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面对日趋严峻的生存压力与生活挑战,以一技之长搏利己之用,本就是芸芸众技中谋生的一种手段而已。
既是手段,必有技法,所以众多与此相关的内容日渐充斥我们的视野,“快速变现”,“增长阅读量”,“快速涨粉”,“公号运营”……等内容成为吸引众多怀抱文字变现美梦的你我关注的热门,但结果却是著者妙笔生花,任继者范水模山,多免不了落寞收场,最后的最后,仍旧是为文者众,得利者寥。
明明我们按照热门的指引选题,按照经验的模式的营销,却往往达不到指导者万一的效果,初始雄心勃勃的热情只能被现实无人问津的冷水浇灭,何以致此?
无他,炫技而忘本,为文而失心,如此而已。
相对于其他,带有强烈作者主观情感与观点在内的文章真的是一个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也恰是因此,为文者本身的修养与审美直接决定了装扮的结果。
是万众瞩目抑或泯然众人,这是文字一时之魅力,但能被否经受阅读者长时的检阅与记忆的筛选则是文字长久的魅力所在。
再高明的技巧,也只能获一时之瞩目,而只有随文字流淌的独立之思考,赤子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才是贯穿于文字始终的本源,失之,则文无其魂,著失其道。
国风离骚,唐诗宋词,古今巨著,无不是心血凝就,是阅历与知识的沉淀,是自我与内心或对立辩驳,或共识和解的产物,更是独立判断、自由思想的结晶,因此独一无二。历经尘烟却依旧熠熠生辉,穿越历史却能够时空共鸣,无关技法,不必哗众,自有拥趸前仆后继。只因字有骨,辞有心,句有思,文有魂,如此而已。
而今我辈为文,不求比肩先贤,但求不失自我,无违本心。
如同“听了许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为文的你我,看了如此多的所谓的爆文,自己却依旧写不出一篇哪怕可被一时瞩目的文字。
究其根本,只不过是我们已经不愿静下心来系统的了解与学习知识的来龙去脉,以一段的时间成本来换取自己独立思考与思想自由的基石。
我们获取的都是被加工碎片化的知识,是所谓大牛们知识大厦中的冰山一角。他们的判断即我们的判断,他们的观点亦成为我们的观点。
我们用焦虑功利阉割了自我学习与思考判断的能力,对量的追逐超过了对质的敬畏。
于是在自媒体的时代,在人人为自我代言的时机,我们许多人的生活中已经容不下一本书的厚度,付不起一次用心阅读的时间成本。
我们恰恰在追逐自我的途中不断的迷失了自我,以苍白无力的文字成就我们同等人生的写照。
为文,恰恰是需要认真并值得认真对待的存在。
在遍地开花的文字之海中,在头衔林立的著者大军中,我们更需要用心去寻找遗落的珍珠,用心去拥抱独立的灵魂,并执着的坚守对文字的敬畏。心有所执,必有回响。
文道本寂寞,娱己方娱人,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