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朋友圈里刷爆了18岁的照片,都承载着各自满满的回忆,稚嫩的脸庞,尽显青涩的气质, 未经世事的双眸,传递了那藏不住的青春。
回忆是个有趣的东西,一幕幕如同放电影,有情有节,小时候的时光再次重现。在此我先感谢父母赐予我生命在80年代,让我赶上了那一段经济还不算太发达的年代生活。这生活里有一条干净的河流,黎明破晓,水乡人摇着小木船来赶集市了,隐约的能听见划桨的咯吱声,山里的老头儿呛着咳嗽声,揣着茶杯来茶馆喝茶了,挂着菜篮子的永久牌自行车的铃铛声那么清脆。还有那么几个愣头青或是有钱的大叔开着那隔着十里地就能听见声响的嘉陵牌摩托,我曾经最讨厌的就是它,听着让人心慌,半晌不得安宁,全然不觉那是个稀罕货。早晨7点左右,各种小贩的吆喝声,人与人的说话声,商与客的讨价还价声,小镇开始沸腾了,小镇人民新的一天开始了。现如今,走在小镇的街角,开茶馆的老头儿,早已没了,茶馆也变成了麻将馆。满大街的小轿车冲散了集市的人流,仿佛再也汇聚不起来了。永久牌自行车铃铛的清脆声也永久的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临近过年的集市那是最热闹的,山里人是背着麻袋来置办年货的,是铁了心准备满载而归的,集市上的人是黑压压一群群,如漩涡般在那儿转圈,接踵摩肩。在大人眼里,过年是最大的节日,各种蔬菜,肉类等年货都是要比平时贵上一些,用老人的话说,'这时节,湖水卖钱也能涨三分'。商人抬价,客人也愿意买,安慰着自己,一年做到头,过年了再贵也得买。
在这回忆里,我最想念的还是爷爷奶奶亲手做的那盏小红灯笼,小时候大年三十吃过年夜饭后,小孩子都会点上一盏小红灯笼,红红火火过大年,我拽着那盏小红灯笼在黑地里转圈,开心的不得了。做小红灯笼是奶奶家祖传的手艺活儿,奶奶会赶着过年的时节,做些红灯笼,拿到集市上去卖,那一竹竿的红灯笼,像一串巨型的冰糖葫芦,特别喜庆,也为小镇添了几分年味儿。后来别致的塑料灯笼抢占了市场,手艺人的活儿就慢慢的被搁置了,消失了。大年三十点红灯笼,是一种传统习俗,哪怕是后来的塑料灯笼,至少她还存在着念想,但是如今塑料灯笼也已经没了踪影,过年只是一顿聚餐而已,全然没了年原有的味道。
那一竹竿的红色灯笼是我幼时的记忆,也是我的梦想,有那么一天,我可以拾起奶奶的手艺,撑起那一竿红色的喜庆,或许也能找回点小镇过去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