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适用于职业经理人。如果你在创业或者股东,不用看了。
HR岗位从业多年,面试的人员从基础岗位的小专员,到公司高层高管,没刻意统计人数,但也算小有经验,总结下来,希望对你的职业成长有所帮助。
不管是什么职级的岗位,HR面试考察的项目基本都差不多。当然,职位越高,考察起来越难而已,如果遇上面霸,或者阅历相当丰富和特别善于伪装的高管,面试的HR没有一定的专业功底,败走麦城的可能性就越大。
不管面试的过程有多成功,有些规律是恒定不变的,细作分解。
一、经营自己的价值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价格和价值应该是对等的,只不过在实际过程中,有时候价值被低估了,价格会偏低,有时候价值被高估了,价格会偏高。但市场规律,最终价格会围绕价值浮动,不会跑的太偏太远。
如果这个规律用在职场上,也就是说,我们最终能拿到的薪酬,是取决于我们自己能值多少钱。如果你现在就是一个年薪30万的经理水平,给你一个年薪百万的VP岗位,你也不一定敢接。
所以,不管是面霸与否,还是面试过程当中多会忽悠,上岗之后工作成绩如何,要不了多久就会显形的,只不过从企业的角度,尽量把控减少这种情况,减少企业的显性和隐性成本风险。
所以,经营自己的价值才是王道。
二、用项目管理方式经营自己
如果说,你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职业方向和规划,那么,推荐你去看完古典老师出的三本书。这是另一个话题。
如果你已经在职场找到了方向,这个事情就好办了。
不管你在什么行业,什么职业,如果你目前没有创业的想法,只是做一个职业经理人,不外乎最终想要的就是“三高”:高平台、高职位、高薪。
如果要达到这个目标或目的,我们不妨当作要完成一个项目来进行拆解和规划。
要成功进入一家公司,HR面试要综合考察的因素有哪些呢,当然这些因素可能互相影响,综合考量:
1、学历:这个在筛选简历第一关的时候的硬性条件。
2、公司背景:如果你从BAT出来,去哪家对口公司,绝地的,求求你,来吧。
3、职位:从一个小专员跨级跳成总监,肯定是不可能的。
4、薪酬:高职级一般都会要求打半年银行流水,佐证你职位的真实性,辅证你的能力。
5、岗位经验/成功案例:查证你的经验程度及个人能力,匹配招聘岗位的吻合度。
6、岗位资历:一个一年的HR经历,和一个五年管理经验的HR经理,肯定是有差别的。
7、专业能力:有科班出身的理论功底,加上丰富的实操经验技能,是上上选。
8、稳定性:一般三年为佳,半年一年一跳的,往往不会深入沉淀一个岗位经验,或者就是干不下去了,公司开了的。三年以上在同一个岗位没有任何升迁的,你懂的。
9、综合能力/潜力:如应聘管理岗你的逻辑思维混乱,处理问题能力太弱,或者应聘公关岗位,但是你不善言辞。
10、人格特质:一个和平型老好人性格的去做销售,他会经常被客户带到坑儿里的,一个强势的领导型性格的人去做客服,他会把客户骂哭的。
分解了这些因素,那么我们如何结合自己的情况落地呢?
第一,修炼隐性软技能,比如,你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领导力,情商等等,和你的职业类别密切相关的,就多加关注,刻意练习。
第二,一步一步,经营好你的职业背景。比如跳槽的时候,同样的薪酬职位,一家大公司和一家小公司,肯定是选大公司。但如果一家大公司和一家小公司,大公司的薪酬和职位都低于小公司,该如何选择呢?我的建议是,结合你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你现在已足够独挡一面,你就可以选择小公司的高薪高职位,如果你现在还想有人带和积累公司背景,就降薪降职去大公司也可以。总之原则是,公司背景和职位相互平衡,不能综合下来越走越低,下一步你更好的规划。
第三,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进行选择。一般情况下,20岁到30岁,是一个人的成长阶段,这个阶段以学习积累为主,如果有机会,尽量去大公司学习规范化的专业及管理,有人带有人教,但大公司的缺点是分工太精细,竟争很激烈,当然尽量在大公司升职,这样发展会更快.如果不能升职,尽量找机会轮岗,积累到一定阶段不能升职,跳到一家小一点的公司做综合管理,能力上更能得到独挡一面的提升。比如在一家大公司做招聘岗,换到一家小公司做人力经理。原则是学习、成长、提升为首要任务,如果同时能一路升职,自是最好。
30岁到40基本专业、阅历、经验都沉淀的很成熟,这个阶段积累公司、职位背景,积累成功案例很关键,经营好了,自是步步突破上升,当然这中间有运气机遇的成份,但经营也很关键。
40岁以上,职位、公司平台背景、资历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各方面都游刃有余,选择的空间机会会更多,如果是我,要么赚钱,赚钱,赚钱,要么做事业,有成就感。这两也不一定冲突。
当然,这个年龄划分只是一般而已,现在很多公司90后的中高层管理都很常见,关键在于你的经验、能力积累到什么程度了,我说的只是一般情况下的步步规划而已。
经常跟很多侯选人谈offer的时候,苦口婆心的帮他们梳理,社保多一点少一点,真的不是最重要的,工资多1K少1K,也不是关键要项。可是基于身份和角色,怎么都觉自己是忽悠似的,其实是真心想给到他们规划的建议。或者有朋友纠结的来来去去,那个小公司给的钱更多啊,怎么办啊。
其实用项目管理的方法一梳理,看一看你的长期三高的目标,你的路径也就清晰了.怎么能走通走的更快,就怎么选择。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但方法和原则是没错滴,不谢。
�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