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又出新功能,电脑端也可以刷朋友圈了!
看起来是一个喜大乐奔的好消息,意味着上班也可以光明正大摸鱼↓
点击左边朋友圈的图标,就可以在电脑上刷朋友圈,可以给好友点赞、评论。但是暂时不能发布朋友圈。
不过上线以来,我并没有经常刷电脑端的朋友圈,因为发现没几个人在发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微信朋友圈开始变得越来越安静,刷朋友圈的次数变少了,自己逐渐懒得分享了,设置三天可见的朋友也变多了,给别人评论点赞的次数也少了。
前段时间,微信公布了一组数据:每天有10.9亿的人打开微信,其中有3.3亿人进行视频通话,有7.8亿的人刷朋友圈,可却只有1.2亿人发表朋友圈。
也就是说,每天10亿多的微信用户,却有9亿人不发朋友圈。
这个大数据或许可以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越来越多的人不发朋友圈了,他们正在逃离......
最近发现好朋友晓君很久没发朋友圈了,点进她的朋友圈,发现最近的一条更新已经是在3个月前。
我记得她是一个在朋友圈很活跃的人,现在怎么了。
我立即给她发了条微信过去:“最近怎么样,都没发见你发朋友圈了。”
晓君回答道:“都还好,有时候是想发朋友圈的,但是发出去没多久又想删除了,太多顾虑了。”
她这番话说的我心里一颤。
是啊,我们再也不敢在朋友圈发关于自己生活的东西,不敢发旅游照,别人会说不是旅游嘛,这地方很早之前就去过了。
不敢发自拍,别人会说图片P的真好,更不敢发情绪,微信联系人中有父母和亲戚,不知道你在外面怎么了,怕他们担心。
负能量的东西不能发,自我的东西不能发,太贵的东西不敢晒,太文艺的句子不敢发,矫情的不敢发…...
所以,想来想去之后,早已没有了想要发朋友圈的心情。
网上有人总结了我们在微博和朋友圈的状态。
朋友圈:岁月静好。
微博:人间不值得。
为什么现在的人都不喜欢发朋友圈了?
@骑鲸的少女
发朋友圈有太多顾忌,有时候编辑了很长的一段话,临到发送的时候,又觉得所有的情绪,都与任何人无关,朋友圈也不想发了
@泛泛
我买了双匡威才一个月,因为雨天穿了几次就开胶了。我发了条朋友圈:不开胶不匡威。然后过了几天聚会上我堂哥当着一桌子亲戚阴阳怪气地说:哟哟哟匡威都买得起啊,真是有钱人嘞!
@黑晨子
只是没了那份炫耀的心,发朋友圈很多时候只是为了满足那份小小的虚荣心,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么虚荣逐渐被成熟取代,只想要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好
@走之井二
现代人的崩溃是一种默不作声的崩溃。看起来很正常,会说笑、会打闹、会社交,表面平静,实际上心里的糟心事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了。不会摔门砸东西,不会流眼泪或歇斯底里,但可能某一秒突然就积累到极致了,也不说话,也不真的崩溃,也不太想活,也不敢去死。
@田一凡w
自从毕业后,我就已经渐渐消失在朋友圈了,很少发,也很少去看。
生活中的好与不好,喜怒哀乐,没有人会去关心,也没有人感同身受,更不会有人同情和帮你。何必把伤口掀开给别人看?过着过着,发现生活已经离我曾经憧憬的那样越来越远了……
越来越多的人消失在朋友圈,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了发朋友圈的欲望。
现在的朋友圈里都充满了套路和虚假。
有些朋友明明就是乡下老家一趟,也把自己说成了去国外度假,明明只是吃一顿泰餐,也把自己说成去了泰国旅游......
前段时间,网上爆出一条在朋友圈打造高端人设的产业链,“10元就可朋友圈改定位”、“朋友圈60元就能环游世界”……
只需要花几十元,就可以买到世界各地的观光视频、图片。再买个定位,你就可以任意出现在世界各地,打造各种“高端人设”。
其实社交网络就像一个T台秀场,每个人都忙着给自己立人设,正能量的、有格调的、高学历的、可爱的……
曾经有一个名为《虚假的你》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呈现了当代年轻人的不同人设扮演——
第一种,女神人设。
早上撸一个全妆,却躺在床上装作是素颜,“今天也是美美哒!”
第二种,自律人设。
搁置了大半年的运动装备,还要拿出来摆拍几张,“完成30公里骑行!”
第三种,派对人设。
聚会上从头到尾都是零交流,却装作很开心地合照,“和他们一起真好!”
朋友圈里秀恩爱的姑娘,前一刻刚和男朋友吵了一架。
拿着一瓶饮料摆拍的男生,喝了一口就将其扔进了垃圾桶。
只是为了在朋友圈晒美照,一位帅哥在镜子前换了很多套衣服。
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很美,大家处心积虑地布置、表演。小心翼翼经营着只不过是“看起来很美好”的生活。
我们把生活变成一个摆设,放在别人的眼前,一心等着别人的夸赞。
对于现代人来说,微信已经成为了日常工作沟通工具,不再是社交工具。
微信列表里的好友越多,可发的朋友圈越少。他们越发小心翼翼,也越发喜欢隐藏自己了。
不敢发自拍,怕别人会说图片P的真好;
不敢发负能量的东西,怕公司领导和客户看了不高兴;
太贵的东西不敢晒,怕有人酸你“炫富”,再给你挂上一个“高富帅白富美”的title;
一时间情绪上了头,想发一条朋友圈发泄发泄,还得设置特别分组,再三确认以免弄巧成拙,这般操作下来,早就没了发朋友圈的心情。
李诞在一个节目中,说了一句很戳心的话:
“睡不着觉的时候发个朋友圈,点赞的人比你想象的多得多。
凌晨3点,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在苦熬。”
所以,无数人选择在凌晨时分发朋友圈,等到早上醒来时,匆匆删掉。
不知不觉地,第一批90后也迈入30岁大关,走到了而立之年。
曾经活跃于微信的年轻人开始消失在朋友圈,不是因为太忙了,而是因为太累了。
他们宁可收敛起情绪,也不想再为一时兴起的情绪收烂摊子;宁可把所有的崩溃隐藏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也不想被人看穿自己的脆弱。
他们已经逐渐学会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不再扮演着那个疼了就喊,苦了就哭的小孩子。
他们把所有崩溃的一面留在深夜的自己,独自舔舐。
他们设置了不同的分组,对着不同分组的人说着不同的话。
他们怕被人看穿自己的脆弱,所以才会把所有的崩溃隐藏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消失在朋友圈,是因为他们成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