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选出病毒学领域最伟大的技术,反向遗传学应该当之无愧!大多数病毒,若想深入研究其机理,通常回避不了反向遗传。反向遗传学这个概念实质上是针对于传统遗传学而言的。用我博士舍友刘佳旭的话说,那就是:传统遗传学是“通过表现型研究基因型”;反向遗传学是“通过基因型研究表现型”。
举个两个经典的例子吧。牵牛花的颜色有紫色和白色,通过基因测序发现,两者的其他基因都一样,唯独某段基因存在差异。这就是典型的“通过表现型(颜色)研究基因型”。反向遗传的例子也有很多,转基因小鼠就是很好的例子。通过改造小鼠胚胎的基因,例如敲掉小鼠的某个免疫基因,然后将改造过的胚胎移植到母鼠子宫,让母鼠生出一窝免疫缺陷型的小鼠,这就是典型的“通过基因型研究表现型(免疫缺陷)”。
以上是反向遗传学和传统遗传学的差异。就病毒学而言,反向遗传是分子病毒学最最重要的技术。大概在上世纪70年代吧(具体我记不清了),科学家将一个病毒质粒注射到小鼠体内,发现质粒可以在小鼠体内表达蛋白,同时质粒可以自行复制,随之蛋白和质粒便包装成了活病毒,就这样,通过一个质粒就可以活生生的把病毒造出来,这就是最早的病毒反向遗传学的报道。
病毒的反向遗传学用更通俗易懂的话概括,本质就是人造病毒,只不过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造病毒。病毒反向遗传离不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病毒反向遗传学也随之快速发展。至目前,常见的病毒科,皆完成了反向遗传平台的构建工作,如正粘病毒、副粘病毒、黄病毒、小RNA病毒、套式病毒等等。甚至是呼肠孤病毒这么复杂的RNA病毒,病毒拯救也不再困难。
说的这里,有个概念:拯救(rescue)。现在也无从考证是谁第一个将rescue翻译为拯救,但是这么多年大家一直把“造病毒”的过程称之为拯救。我查了Webster大辞典,关于rescue的解释,大概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就是大家最熟悉的rescue(拯救)含义,例如拯救人质;第二种含义是Recovery,可以翻译成恢复或复活。很明显,在病毒反向遗传领域的rescue应该翻译为复活,病毒被复活,而不是病毒被拯救!错误的概念被重复一万遍,就是真理,这也是这么多年,大家习惯用“拯救”的原因了。
最后讨论一下,病毒反向遗传广泛应用的领域,病毒载体候选疫苗的构建。既然反向遗传是“基因型到表现型”的研究,那么我们就可以将保护性抗原基因插入至病毒的基因组cDNA clone,构建一个重组cDNA clone,然后将其转染至细胞以拯救重组病毒。重组病毒被拯救之后,因为其携带有外源基因,因此可在动物体内表达该外源基因,并诱导免疫反应。
最近陈薇院士构建的新冠肺炎载体疫苗,就是基于此原理构建的。我猜测一下吧,因为我只是看新闻报道,具体她们团队所用的方法学我也不知道,因此我只是猜测一下她们的构建思路。应该就是将新冠肺炎病毒的S基因序列全长(或截短)插入至腺病毒线性DNA基因组,然后转染细胞,拯救重组病毒,接着招募志愿者验证疫苗效力。腺病毒反向遗传方法学不难,比起某些RNA病毒的拯救要容易的多得多。
就写这么多吧!反向遗传,还是挺好玩的。2020-3-24
F. 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