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去操场跑步,看到了蓝蓝的天空和白白的云朵,还有那未满的月儿,一切都开阔极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颗心顿时明亮了许多。
好像很久了没看到这样蓝的天空,忍不住仰起头,伸展双臂,此时,真想有一双翅膀助我飞起来,去天空翱翔一番,拥抱白云,拥抱那弯弯的月亮。
白云绕成了一条线,月亮就那么小小的一弯,偶有飞机从云边掠过,只是移动的一个微微的点。
若是我飞到空中,会漂浮在哪里呢?站在地面的人,能看得见我么?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仰望天空,才更深切地体会我们每一个凡人其实就是一粒微尘,胸中解不开的结,心中化不开的缘,融入天地,我们就找到了答案。唯有敬畏天地,敬畏生命,才能在属于自己的围墙里,给予一切最好的珍惜和关爱。
就这样,把自己放空,眼眺着天空,脚踏着大地,在徐徐的春风中让身体跑起来。
寒假前后,除了看书写文和家务,对于运动,整个人都是慵懒的。村上说,你最不想跑步的时候才是你最该跑步的时候。那就跑吧,坚持每个傍晚,在这个承载自己十四年青春的校园里,在这个红绿相间的跑道上,为自己的生命加油。
未跑两圈,远远的看见了薇同事,她说,来球馆取走自己的运动鞋。
“为什么要取走呢?放在那里,有时间再来一起打球啊。”我劝着薇。
“已经交流走了,再去,感觉不好意思,心里总有点疙疙瘩瘩的。”
薇说着自己的心事。眉宇间满是对这所学校的留恋。
是的,在这里工作多年了,每天习惯了身边的人群,习惯了熟悉的环境,习惯了这里每一天的生活节奏,突然到一个陌生的学校,面对陌生的群体,陌生的环境,想要融入,一切需要重新开始,可对于一个中年人来说,重新开始也许真的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毕竟心灵的归属感是在漫长的时间里一点一点培养起来的。
伴着薇,我们边聊边跑,看到了胡姐、牛姐和刘主任等几个人在训练“风雨同舟”。他们的左脚和右脚都被“绑”在同一条木板上,要想向前走起来,必须每个人都 要同时抬起同一只脚,保持步调一致,节奏一致,木板才能有条不紊地向前走起。其间,若有任何一个人不能保持行走的步调,集体就会摔跤。刚刚开始时,总是看到他们摔倒的场面,一次又一次。当我们几圈跑下来,他们也走得有模有样了,步调一致,口号一致,有了速度,也有了力量。
“合则美,离则伤。”也许这就是心灵的契合,不仅需要时间的打磨,更需要尺码相同的汇合。不同的人相聚在一起,是缘分,但若打造成一个团队,需要爱,需要情感,更需要精神的汇合和心灵的凝聚。
就像一个和睦的家庭。
说到家庭,一个上午仿佛见证了几十年的生命历程。
第二节课去看望同事的母亲,一位已在医院里被病痛折磨了两年的老人,不能说话,不能动弹,生命的尊严在这样的活着里早已消失殆尽,但家人依然全心全意地供养着,因为,那人在,老伴在,那人在,娘就在。那个人,是儿女生命的源头,那个人是生命中天天要回的家。老叔的身体还算硬朗,只是说着说着,眼泪就情不自禁地流了出来,心疼老伴所受的罪,心疼儿女日日的牵挂与操劳。
上午快放学时,又去看了另一同事的新生双胞胎儿子,生的喜悦溢于言表。望着两个可爱的白胖小子,妈妈的眼里爱意融融,奶奶的眼里爱意融融。是呵,家里从此多了希望,多了延续的力量,也多了沉甸甸的责任。
站在光阴的渡口,每一天都有生命的车水马龙匆匆而过,无涯的岁月里,人来人往,也许唯有珍惜好自己能够珍惜的,才能不枉此生。
下午,去三人行书店给孩子们买了十五本书(用王老师买书柜的钱),自从添置了书柜,放满了书,很多孩子的确改变了课间时的模样,借阅的本子已记满了三页。每天的书柜都是整洁的,书柜里的书每天都是码放得整整齐齐。麦家说出了我心里想说的话,读书就是回家,因为,书可以安你的心,书可以练你的翅膀。的确,似乎有了书柜,有了书,教室就多了一份厚重和内涵,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似乎就有了目标和方向。
晚自习上课,给学生读了两篇文章,是孩子们上周练习写人的作文,一是魏子淳的,一是马敏的,他们都写了父亲,很感人,如果这两位父亲听到了我在朗读孩子眼里的他们,一定会潸然泪下。
其实,孩子是懂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我们的一切付出,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只是,有的孩子表达的好,有的孩子不善表达。
魏子淳写到:“我喜欢别人说我像父亲,因为,我希望我能有我父亲身上所有的优点。我的父亲很朴素,他算不上优秀,算不上有才,甚至也不再强壮,但,他是我眼里爱家爱我的好父亲!”
马敏说:“岁月的风呼啦啦地刮过,曾经在我眼里威慑十足的那个男人亦在岁月面前认了输:佝偻了背,斑驳了发,也没有了当初的清明和通彻,但,我却从他身上看到了对女儿那藏匿不住的、不断滋长的爱。”
生命就是这样,无论是流淌的血缘,还是尺码相同的精神契合,只要彼此情真意切,一点一滴,都是今生的感动。
岁月无涯,人生有涯。单就这一点,我们应该在有涯的日子里,用所有的爱铸就每一个值得感恩的日子,为自己,为家人,为尺码相同的朋友,为讲台下坐着的那些望着我们的眼睛。
3月6日 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