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无双公子 微信号 瑾瑜欢颜 转载请联系授权
自5月28日民法典表决通过,婚姻冷静期将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开始施行。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尽管近十年来诸多反对声音,依然没有能够阻止其到来。于是这几天的讨论声音显得越加愤慨激昂。
1.离婚冷静期真的能减低离婚率?
我们可以看一看关于婚姻冷静期规定如下:
从表述来看,我们普通人确认离婚意愿后,至少需要用30天离婚登记申请,而在这30天内任何一方可以反悔,最终导致申请失效。如果30天内双方无异议后,则进入申请离婚证阶段,这个阶段如果有人改变主意,没有出现领取,则视为撤回离婚申请登记。也即是说,双方友好协商的情况下,最快的离婚事件为30-60天内。而反之,任意一方反悔或是消极抵抗,最终这婚没法离。
这时候有人说,我们可以启动诉讼离婚。事实上,诉讼离婚可不是普通老百姓能随便想的,就算你做到了,诉讼需要的时间成本,金钱成本也让人心生畏惧。并且没有家暴,吸毒等恶性事件,一方反对离婚,法院初判不会判决离婚成功,因为在《婚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男女双方要求离婚的法院应当进行调解。于是你不得已开启第二次诉讼,终于离婚成功,之后又等判决书生效,落实财产分割。没个三五年,搞不完,搞完了,感觉皮也脱了一层。
再说家暴等恶性事件不适用离婚冷静期的制度。众所周知,家暴的取证是最难的,被家暴者不可能在被家暴的时候进行录像或是录音保存证据。而无证据则无法定性罪行。所以因家暴诉讼离婚的路也被断了,也即是说只能走协议离婚等离婚期。
在这漫长的60天的婚姻等待期中,我们不知道,家暴者是否能扛得住暴力,最终活下来并且离婚成功。也不知道,在这婚姻的角逐场中,谁会不择手段,转移财产,销毁证据,谁会殚精竭虑,最终选择破釜沉舟,同归于尽。总之,60天的时间足够将一场婚姻的丑态乃至人性的万恶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直到今天,不管你承不承认,婚姻中的弱势方仍是女性群体,提出离婚的主要群体也是女方。离婚自由是新中国成立后,多少女性用鲜血生命换来的自由。因为旧社会,离婚主体是女性,受婚姻迫害最多的也是女性,新中国通过的第一部法律,不是宪法,而是《婚姻法》,邓颖超对婚姻法主张这一条:“一方坚持离婚可以离婚”。而今天婚姻冷静期的提出,无疑再次夺走了女性的离婚自主权,女性将再次面临经济剥夺与生命安全的威胁。
婚姻冷静期的提出就好像是一个大家长,把我们当成一个小孩子。专家说是出发点是为了避免盲目冲动,然而这只是表象。真正的现状是:当日本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中国放开二胎后,不升反降的离婚率。中国从号称世界婚姻最稳定的国家成为离婚率最高的国家。
难道设置了婚姻冷静期就能降低离婚率?也许从数据层面上的确有此效果,毕竟没法离婚,离婚率自然会降低。实质也是治标不治本,只不过是给离婚设置了很多难度而已。想离婚的人费尽心思,都会离婚,人逼急了,不折手段也未尝不可。反而离婚冷静期的设置,让更多的婚姻无赖借着婚姻的名义,实施剥夺与侵占。可以想象不久的将来,在艰难的离婚情况下,又有多少波涛暗涌,汹涌澎湃。
2.婚姻的本质是什么
今日,即使已经通过实施,我们依然强烈的反对。即使没用,我们依然要坚决地表明态度。表明态度后,又该如何应对?不管是任何事情,都有好有坏,这个制度的提出,无疑从反面角度让大家再次谨慎的思考婚姻与爱情,毕竟退出成本太高了。
婚姻真的是爱情的归宿吗?恐怕现在需要认真地打一个问号?从一夫多妻到一夫一妻,从不限制生育到计划生育,再到放开二胎,每一次的婚育决策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后代的繁衍,保证国家的繁荣稳定。婚姻制度只不过是一个安全堡垒,只为了给与后代一个舒适的温床。
我们常说婚姻七年之痒,不仅仅是七年一个人全身的皮肤都会换一遍,还因为没有人永远可以步调一致,七年时间足够让人拉开银河般的距离。为了保证步调一致,不可避免的会有很多摩擦冲突,夹杂着家长里短,亲戚指点,婚姻变成了角逐战。
还有男女思维差异,女人来自金星,男人来自火星。对于男女来说,本质上的思维模式就是天差地别,在刚开始爱情的眩晕光环下可能理智被迷晕了,于是感性占据了上峰,这时是没有任何家庭琐事,完完全全是轻松惬意的,可以海誓山盟,可以海枯石烂。然后到了婚姻的一地鸡毛后,可能就变成了不断地咒骂、怨怼。曾经的甜言蜜语,到了今时今日都变成了饮鸩止渴。
又有多少出轨的人的理由是在婚姻里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抑或是丢失了曾经拥有的东西?其实什么都没有变,只是环境变了,婚姻让这一切增加了一道镣铐,婚姻中的双方不再是自由的,延续着几千年的儒家孝道,爱情不再是你我之间的事情,变成了整个社会都能指点一二的事情。
众所周知,没结婚的人,因为其无拘无束,相比结婚的拖家带口,显得更多自由,也更为没有束缚,其犯罪的成本相对拖家带口的更低,具备的不稳定性也就越高。所以对于社会来说也会是比较大的不稳定因素。所以这也就是社会为什么会形成整个催婚的节奏,加之传统的养儿防老,儒家孝制,让人很难在整个社会中能够做到不随波逐流。
说到底婚姻本质上只是为了延续孝制,维护社会稳定的制度,但是现实确实是反人性的,也是反爱情的。
3.不婚不育就能拯救爱情吗?
那难道我们就不婚不育了?从我在大学毕业后就不断感受到社会对于青年男女不断施加的逼婚压力,这让我不断思考婚姻与爱情。究竟婚姻是否是爱情的终点与堡垒?我们一定要结婚吗?
我们是否一定要结婚?整个社会通过几千年形成的儒制孝道,早已在社会形成了巨大的舆论压力,剩女歧视更是让这一切堂而皇之的逞凶,于是整个社会都塑造了不结婚最终会面临又老又可悲的境地。就连我的母亲,在我表达可能不会结婚的打算后,担忧的问我,老了以后怎么办?我很直白地说:老了就进养老院或是花钱请人照顾。这让我母亲担忧更甚。随着越来越多的了解保姆虐待老人以及中国养老院的经营环境堪忧,我越来越多的思考不结婚的老人如何过好退休生活?所幸在日本已经有老姐妹们开始尝试公寓式合租互相照顾,也算是一个很好的启发,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养老方式肯定多种多样。
简单的来说结不结婚最长远是涉及到了养老问题,而关于养老问题,其实最直接最有效的解决方式是——金钱。毕竟,有钱的老人不会过上苦不堪言的生活。其次结不结婚还需要面临强大的社会主流价值抨击,通过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社会人都会为了与团体一致,而学会去遵循这个社会团体的所有规章制度,以能够获得同化,让内心安定。而走上与主流价值背道而驰的道路,必然面临着内心不断地煎熬,和社会的巨大舆论压力。这需要强大的心理基础以及抗压能力,最后还需要强大的学习能力去建立内心的安全与秩序感。
那么最后我们来谈谈高级的爱情,婚姻是否是爱情的堡垒和结局?在整个社会的包装下,爱情成为了人类长久以来的咏叹。爱情是多么的美好,拥有了爱情便拥有了全世界!这个世界千万人之中又唯一一人等到你的相遇,等遇到了,你就会知道,斯人如彩虹般绚烂。
感谢文人的文采与雅兴造就了爱情的美好向往,然而我开始怀疑,爱情是否真的存在,有个心理学家曾说,只要一同参与这几十道问题就会陷入爱情,还有当男女一同度过危险的吊桥时会有爱情的错觉。也许爱情就是在特定场景环境下产生的特殊体验。然而人类在好逸恶劳的本性中早就学会了趋利避害,于是完美便成为了保护伞,我们一直在寻寻觅觅那个完美的他/她。殊不知,那只是在爱情短暂作用下的光晕效应,没有完美的他/她。爱情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看着美,真实掩盖在虚妄之下。而真正的持久的爱情则是需要在认清现实本质后依然保有的热忱。
爱情是人类避免孤独制造出来的美好错觉,婚姻则是两者一起建立起来的避难所。我们越来越需要认清这个现实,爱情其实就像是我们饭后的甜点,只是生活中的补给,有也可,没有无所谓。毕竟将爱情当作生活重心的两人,只能在婚姻中相互牵制,而把爱情当作锦上添花的人,才有可能将生活过得自由惬意。然而,不管是那种生活,都需要拥有足够的底气,而所有的底气都来源于会赚钱的能力,有聪明的头脑才能过好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