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村里80岁的孙婆婆走了,在这个寒冷的雨夜。
闻讯赶回来的儿子、媳妇儿们开着车刚一进村,便从敞开着的车窗里传出来撕心裂肺的悲鸣,那哭声响遍整个村庄。
孙婆婆家的道场上早已挤满了帮忙的、看热闹的村民。车子在家门前刚刚停稳,儿子、媳妇儿们分别从自家车上迫不及待的跳下来,扑通一声跪在门口的水泥地上,两个膝盖噗噗啦啦拖着裤腿挪移到堂屋安放着孙婆婆的棺材前,个个呼天抢地,痛哭流涕……
在场的村民们都夸孙婆婆的儿子、媳妇儿孝顺。人群里,有一位和孙婆婆生前关系密切的张婆婆,看着齐刷刷跪在孙婆婆灵前哭的摧心剖肝的孝子们,无奈的摇了摇头……
2.
孙婆婆有三个儿子。
大儿子在县城环保局上班,媳妇儿在步行街开了家精品服装店,一个女儿在省城上大学,毕业后留在了那座繁华的大都市工作。在一个小县城来说,这样的家庭,属于优渥的小康之家,日子过得轻松惬意。
二儿子在市里一所大型商场做部门经理,收入不菲。儿媳妇在家做全职太太,一个十八岁的儿子,在一所寄宿制私立学校上高三。闲赋在家的儿媳妇是美容院和健身房的常客,也经常约上三、四个姐妹在茶楼悠闲的搓一下午麻将。由于保养得当加上姣好的面容,四十多岁的她看起来像个三十出头的年轻少妇,岁月丝毫没有给她留下任何痕迹。
三儿子年轻的时候性格落拓不羁,高中没毕业便和几个哥们儿一起,跟着一位腰缠万贯的大哥去了山西开发铁矿。大哥见他眼尖嘴利,聪明圆滑又会来事儿,很是喜欢,将手底下的事大部分都交由他负责。过了几年,矿山不再允许个人承包,他怀揣着大哥给他的几十万元钱回到本省。见过世面的他心大着呢,当然不愿意回老家的小县城,也不愿意待在离县城不远的市里,他要留在本省的省会——武汉,这座热闹繁华的大都市。
这几年酸甜苦辣的社会生活使他沉淀了不少。头脑灵活的他请武汉工作的同学帮忙租了一间不大的办公室,又在老家找了一帮泥瓦工、木工、水电工,很快,一支队伍齐全的装修公司浩浩荡荡的挂牌成立了。
靠着嘴甜腿勤,加上聪明灵活的头脑和同学的帮助,很快接到了单。农村出来的装修工人们干活踏实勤奋,等工程完工,受到了业主的热烈好评,转而帮他介绍了一单又一单生意。渐渐的,他的公司在业界口碑越来越好,在这个充满商机的大都市如鱼得水,生意越做越大。没过几年,财丰业旺的他在武汉一所高档小区买了套豪华复式楼,娶了位貌美如花的本地姑娘,很快生了对白胖的双胞胎儿子,日子过得红火自在,羡煞旁人。
3.
孙婆婆的老伴儿七年前突发脑溢血,在医院抢救了三天两夜后,重症监护室里的多参数监护仪上,几条波浪突然全部呈直线状……
老伴儿走后,原本相依为命的老两口只剩下孙婆婆一个人,家里变得更加冷清。一个冬日雪天的傍晚,孙婆婆在去卫生间的路上不慎滑倒,躺在地上呼喊,被邻居拨打的120送到医院,粉碎性骨折,在病床上整整躺了三个月。儿子、媳妇儿们到医院给她请了护工,交足了医药费,便都各忙各的去了。
出院后,怕孙婆婆一个人居住再出意外,三个儿子聚在一起经过商量,最后一致决定:孙婆婆在三个家庭轮流住,每家住四个月。
就这样,七十多岁的孙婆婆像只候鸟一般随着四季不断徒迁,周而复始……
转眼几年过去,年迈的孙婆婆已是风烛残年,身体每况愈下,走路都需要人搀扶。由于腿脚不方便,经常把大小便弄到裤子上,媳妇儿们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大家又召集在一起开了个家庭会议,最后决定:孙婆婆年事已高,为了让她将来落叶归根,把她送回老家,在村里请个保姆专门照顾,每个月的开销由兄弟三个平摊。
就这样,在三儿子家住满四个月,孙婆婆被儿子、媳妇儿收拾的干干净净,穿着一身新衣送回了老家。儿子把孙婆婆从车上背进屋,又给在村里请好的保姆提前付了一个月的工资,便带着娇妻匆匆赶回省城……
4.
连续两个月的连阴雨下的人快要发霉。
孙婆婆已经快三个月没有下床了,她的腿完全无法直立,瘦小的保姆也没有力气背她下地,只得让她吃喝拉撒都在床上解决。期间,三个儿子回来过一次,买了些香蕉牛奶之类的东西,给保姆付了当月的工资,饭都没吃便匆匆离开了……
孙婆婆的身体越来越糟糕。刚开始,每天三顿还能吃一小碗稀饭面条,渐渐的,半碗,小半碗,然后一天两顿,一顿……
雨,还是稀稀拉拉下着,淫雨霏霏丝毫没有停的意思。
这个早晨七点二十,保姆端着煮好的面条来到孙婆婆床前,瘦弱的孙婆婆眼睛微睁着,身体早已冰冷。窗外,原本如丝般的茫茫细雨瞬间变得疾风暴雨……
5.
按照习俗,孙婆婆的遗体要在屋里停放三天。三个儿子请了三支当地有名的专门唱红白喜事的戏班子,在门前的道场上搭起了舞台,热热闹闹、锣鼓喧天的连唱了三天三夜,三个儿子、媳妇儿披麻戴孝的在孙婆婆的灵前守了三天三夜,悲痛欲绝。引得村里一些老辈儿的人羡慕不已,都夸孙婆婆有福气,养了几个有出息又孝顺的好后人。
三天后,孙婆婆的棺木被浩浩荡荡的送丧队伍吹吹打打送上了山,埋葬在老伴儿芳草萋萋的坟边。
雨不停的下,扑嗒扑嗒落在一新一旧两座孤零零的坟头,如泣,如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