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三傻大闹宝莱坞》,带着印度电影一贯所有的戏剧化、夸张而有些轻松有趣的表现形式,我看到了三个不同的人对于自由的共同向往,对未来的追求与短暂的迷茫,当然,也有对填鸭式教育的反思甚至抵抗。
我不知道大多数人看这部电影时思考的是什么,但在我看来,我反思最多的,是自由。
我是受着典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影响长大的,所以我更认可人的现实性。就是说,在实现一切之前,人最先追求的,是温饱而已。不管对一个人,还是对一整个群体,都是如此。个体连温饱都没有的时候很难有更多、更大的追求。你问一个乞丐(当然,是真正的乞丐)的理想,我想一般情况下不过就是能再不为生计发愁而已。对于社会,这也是同样的,在共产主义最后阶段,理想中人们那时候的工作就是大家为义务而做,而不是谋生的手段,但这一切,要建立在社会共产的经济基础上。
而对于教育制度,这部电影强烈表达着对填鸭式教育的不满与反抗。但是,拿到现实中来看,现有教育制度之所以开始受批判,我认为并不是因为其本身的缺陷,而是因为其落后。是的,我有时候一边会忧虑这种现状,甚至作为其中之一的“受害者”咒骂,但又会隐隐庆幸,因为现有教育制度受到的批判实际上来自于经济政治发展的进步,也就是说,不是现有制度害了社会,而是它已经不再适应社会。试想,若干年前,当中国还在工业上奋力挣扎的时候,填鸭式教育是人才制造最高效的途径,中国要以制造业致富,人才也便如同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一批批的制造出来,那种时代要的,是机器,不是人。但现在,首先有中国在前期积累中已经逐渐脱离了制造取胜的时代,加上各种智能产品的推出开始取代简单人类劳力,我们这个时代才真正开始需要人才,呼吁人才。我们生在这种时代是可以庆幸的,因为我们在过了那个疯狂追逐的时代,开始有了余力去发现长期只高速发展经济忽略文化的病态。所以在这一点上,我是持有乐观的态度的。
然后就是各式人物了。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在向往着兰彻,却都活的更像法罕和拉加。我们都想要顺着自己的心意去生活,想追求自由,但是,我们要么胆小,要么太听话。看过三人,我开始思考,究竟怎样的才是自由呢?首先我想说,绝对自由,应该是不存在的,拿最基本的说,想吃吃,想睡睡,这看似自由,但还是受缚于生理需求了不是么?有点像诡辩论,因为这样说来,禁欲也可以是追求自由了,但是禁欲是违背人的意识的,肯定无法算在自由里。只能说,禁制与自由,这是矛盾,不能片面看哪一方。所以还是看那句“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比较在理,没有绝对自由,只是,我们要在本就不多的寿命里,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追求自己想要的。
但同时,顺遂自己的意志是要付出代价的。电影中的查尔图作为该教育制度下的一个腐朽而麻木不自知的受害者,扮演着丑角的角色让人嘲笑,不过其实我们大部分人只能嘲笑他,却不能在心底鄙视他——如果我们不愿鄙视自己的话。可以这么说,我们有再多再多对自由的追求和想法,也从没做出像查尔图那么荒诞的事迹,但我们或多或少,还是已经被传统世俗侵蚀且麻木不自知。就像这部电影最后,也还是用了财富和地位来衡量成功,还是不可避免的掉在了一个圈子里,但这是能让人接受的,因为其初衷是好的,它想向人们传达——追逐自己的心,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追求卓越,财富,地位会自然有的。若主人公换做毛姆笔下的斯特里克.兰德,怕是主题就会变得迷惘了一些。但我依旧是喜欢电影的轻松、积极、热情的。只是我们需要认识到自由的限度,再去思考,究竟自己追求的是什么,相信坚持过后,最终还是会像电影揭示的方向一样,朝一个乐观的轨迹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