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分关注别人眼中的自己?
或者有没有感到生活焦虑不安?
维基百科关于“认生”的解释中写道:经常用于形容成年人,一般表示此人羞怯、腼腆。而《认生的人》中认为成人的“认生”多表现为“人际关系焦虑”。
今天突然说到这个话题其实是因为关于“内向”这件事困扰了我还蛮久的。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在孩童时代我其实一点都不害怕当众朗读课文。我一点都不怕和人交流,不怕进行“社交”这种活动。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开始关注别人的目光。
“一般来讲,孩子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多以自我为中心思考问题和行动,随着年龄增大,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到高年级后,课本上会教授孩子如何使用敬语,高年级的他们会发现,自己已经不能单纯以自我为中心行动了,便开始注意其他人的目光,这就是社交恐惧症的开端。”
从高中开始我就变得特别敏感,特别在乎别人的目光,我觉得别人眼中的自己好像特别滑稽特别好笑,所以我一直在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只要跟别人一对视或者一说话,我就会变得小心翼翼,特别害怕说错什么或者做错什么。
后来上了大学,可能会好了一些,但还是特别害怕和别人搭话,所以除了必要,我一般不和别人搭伙,在任何活动都是自己一个人站在一个角落。
觉得孤独失落吗?这倒没有,只是担心这样的性格会影响到我的生活。
后来慢慢地书看多了,也渐渐明白了一些道理,其实内向和外向真的没那么重要。
我之前其实一直还挺担心自己是不是真的社恐,知道看到《认生的人》这本书,说到底其实我也记不清到底看了什么内容,但它让我知道了,内向或者认生这件事并没有这么严重,而我也不是少数的那部分人。
苏珊·凯恩花费了7年出版了自己的书《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
她认为:“在极力推崇外向性格的社会中,内向性格的人的确会有所吃亏;可是内向性格的人往往都拥有非凡的才能,他们的内向性格不应该被低估”。
而这本书,成为了美国的畅销书之一。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想对和我一样的你说:其实,每个人对社交都有不安的情绪,不必在意过多,有时候“不要脸”一点,真的能过得更好。
愿你我都能成为理想中的那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