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对闽东老家的元宵节没有什么特别的记忆。
成家后,先是听芮爸说了老家靖城每年盛大的游行,小孩们最期待的是佩剑骑马,穿裙坐轿,他们那会还有小孩还可以选择坐自行车游行。
后来的一年元宵,亲眼目睹了传说中的盛况,想着有机会也要带着娃们体验一番。之后三年因疫情,很多民俗活动都停办了。听婆婆说,今年放开后,很多地方游行又开始了,很是热闹。
元宵节,芮爸出差在外。我们四人在家,应景吃了汤圆。屋外是滴答滴答的雨声,似乎没有要停的意思。集美过年最热闹的民俗活动便是大社的元宵刈香游行,听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活动当天,吉时一到,男丁们抬着“护国尊王”王审知、“进士祖”陈文瑞等神像,沿街转巷巡游,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集美大社分有十个角落:二房角、上厅角、渡头角、后尾角、向西角、岑头角、郭厝角、塘墘角、清宅尾角和内头角。每个角落都属于自己的宗祠、大旗,每根大旗代表一个角头,旗手必须是上一年刚结婚或刚生完男孩的青年。
对当地人而言,这一天胜过除夕,这才叫过年。
入乡随俗,想着扎根集美这么多年,也应该去体验一番。看着游行的路线图,再听听屋外的滴答声,不免有些犹豫。
雨下了一个上午,朋友圈中发来巡游的图片,这场雨没有挡住祈福的脚步。虽然今年活动禁止燃放鞭炮,但人们手中的香火却占满屏幕,热闹非凡。
下午雨停了,带上婆婆和俩娃直奔大社。一路上,看到很多人在往回走,我们有些失望,难道都结束了?来到大社戏台,高高低低都站满了人,宗祠外人群自然围成一条夹道,那是留给游神队伍的路。人们撑着雨伞,有的举着手机,有的手持香火,有的抱着小孩,翘首望着夹道尽头。
来了来了,一人面绘彩纹,手摇大旗跑在前面,后面六名壮丁抬着菩萨摇摆加速前行,这摇摆动作寓意着“红红火火”。
集美大社的刈香巡游是祭“开闽王”王审知。王审知的神像供奉在集美大社二房角的祠堂里,尊其为“护国尊王”“船灵公”。我们最终没看到开闽王的神像,在陈氏祠堂见到了了校主陈嘉庚的画像及“诚毅”校训。
回去了的路上,我们穿梭在大社的小巷中。小梓看到很多人家门口散落着稻秆、黄豆和大米,很是奇怪。
原来祭“开闽王”游行这天,集美沿街商户和住家除了准备贡品,临街摆设桌案外,家家户户的门口,还要摆放一个水桶,水桶里头放着一些稻草。在水桶旁边,还要放着几个地瓜或者黄豆。
为何摆放黄豆和稻草?据说,这是为“护国尊王”的兵马准备食物,也象征了老百姓对来年丰收年景的美好祈愿。
节日的记忆会因为美食和活动而变得深刻,仪式感更是让这一天变得独特而难忘。我们只有体验过,才会热爱,才能不断地去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