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需要带着质疑的眼光,尤其是李笑来老师的书,更要如此。因为他写的书必然满足了我们中许多人自认为的刚需,是自认为的,而不是真正的刚需。或许很对,或许只是看上去对,或许很符合自己,或许只是看上去符合,特别考验我们的元认知能力。但又不能过度质疑,因为固有的思维很容易排斥和自己思维模式不一样的事物,所以又需要去接受和认同。所以只能用实践去印证,不断修正自己脑中那些概念的清晰和准确度以及之间的关联,选择认同或者是否定,又或者部分吸收。吸收新的知识,能增进大脑皮层表面积;思考和对比书中观点,能使大脑灰质变厚。而二者决定了人的聪明程度。所以,不管如何,读书都是一件稳赚不赔的事。
活在当下,是被困在永恒的当下,而没有准备前进的路;活在过去,更惨!所以,只能选择活在未来,当然只是思维或者元认知,肉体是无法跨越时间的限制的。李笑来老师认为,要活在未来,最根本的是要对未来有个预测。当然,预测不能是一拍脑袋的结果,必须是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思考分析总结才能得出的。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但是,首先是需要放弃100%的安全感,专注于最重要的。
预测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我们只能最大限度的去保证最大概率的正确性。就如数学建模,选取的都是当前和过去的数据,从中获取一个规律,再将未来可能的所有影响列出,按可能影响的程度划分权重,再去调整这个规律曲线。这些可能的影响和对应的权重,完全是凭借我们自己的元认知做出的判断,元认知越高级,准确性就越高。我们所能做的只有相信而且是笃信自己做出的这个预测,并以此去行动、选择和思考,然后让时间去证明我们的正确性。提前按未来正确的结果去行动、选择、思考,那在预测实现之前,我们都是活在未来,至少很大一部分是。
很多人会因为预测可能的不准确性而不去预测,而选择了100%的安全。确实是稳定了,但生活却永远如一条直线,而活在未来的人在预测来临后却是一条指数曲线。虽然有可能会活在“错误的未来”,但在直线中那无数的选择实际上也很可能给了你错误的方向,而且还不是你定的。至少,这个未来是我们的选择。只要一辈子能做到一次“活在正确的未来”,那就有不可想象的收获!用进废退,只要开启了“活在未来”的生活模式,就会越来越自然,越来越容易,越来越有意思。
又是一篇很认同的文章,这个观点应该不会有问题吧。管他呢,至少“活在未来”是我们所该追求的,个人目标就是根据这个而设定的,或者也可以通过个人目标再去选择那个未来,关键在于哪个对我们而言是最重要的。但是要提高预测能力,确实不容质疑的。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