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字也许不一定可以帮助你走出迷惘但是我希望可以给你一个历史坐标,一点点参照。
嗑药、买醉与野啸这三个词在现在应该没什么是褒义的吧。选择这三个词作为这一次的标题大家会想到什么?我想大家可以想到很多很多。
但是今天我想讲讲我们自己的历史。三古七段的第三段,同样也是中古时期的开端——魏晋风度。三古七段的分法着眼于文学发展魏晋作为中古开端可以说一直以来饱受争议。
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的通过初高中的教育知道了魏晋时期的清谈和玄学,然后教科书会把这种现象归结于政治制度,正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我来从文化上说一下我了解的的魏晋风度,真的是元气淋漓。
说魏晋时期的文化还得从汉朝末年说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便拉开了三国演义一本皇皇巨著。但是在这巨著后面写了两个字:吃人。
三国时期兵祸连天,千里无鸡鸣,蚁民无处可去,死者枕籍。这时有一本叫做《古诗》的书后被南朝箫统整理记录做了《古诗十九首》深刻地体现了文人在东汉末年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魏晋时期的文人遭人诟病的清谈,嗑药,买醉便是在这种风气下延续下来的。
其实每一次大变革时期总有这样的文学诞生,例如美国的迷惘的一代(The Lost Generation),又称迷失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是美国文学评论家格特鲁德·斯坦因提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的美国一类作家的总称。他们表现出对美国社会发展的一种失望和不满。他们之所以迷惘,是因为这一代人的传统价值观念完全不再适合战后的世界,可是他们又找不到新的生活准则。他们认为,只有现实才是真理,可现实是残酷的。于是他们只能按照自己的本能和感官行事,竭力反叛以前的理想和价值观,用叛逆思想和行为来表达他们对现实的不满,在这些情感的表达上他们与魏晋时期的行为做派可以说是高度一致的。
与迷惘一代十分不同的是魏晋时期的人处在一个很好的历史时期,他们处于人类的儿童时期到青年时期,英气逼人的时代,那个时代一切才刚刚开始。他们对于艺术的认知趋于儿童的样子,天马行空你永远想不到他们会给你带来什么惊喜。在面对大量人间惨剧的时候他们走回了自己的内心深处,在问自己他们需要什么?人类需要什么?我们将何去何从?
觉醒——独立人格的建立
从魏晋时期我们可以看到人的觉醒,我配了一张图《大卫》从大卫这个裸体雕塑上你可以看到人的觉醒气质的体现,正是这样的觉醒带来了一个文化高峰。个人的觉醒打破了两汉的宿命论,继而带来了黄老思想的高潮。在大量的兵祸死亡面前传统的价值观不复存在,他们的核心便是对于人生的执着追求。嗑药,买醉在表面看来是那么的颓废,它的实质是对于人生,命运的强烈追求。可以说魏晋时期的人的觉醒是中国长期历史的一次奇迹。
嗑药——高洁雅致的梦想
我现在来说说魏晋人嗑药的事情。大名鼎鼎的五石散放在现在就是一种毒药,是何晏吃开头的。两汉时,大家还不敢吃,何晏便吃开头了,当然这个欢乐青年也是清谈的开山老祖了。传说可以强健体魄,但是要在吃了之后发散不然有害健康。我觉得这在形式上和现在的“毒驾”没什么区别,但是清谈派也就是嗑药派的人生观是相对于饮酒派来的更加积极的。
五石散的疗效非常明显,服用轻则十分痛苦,重则丧命。但是创始人何晏的意见领袖的标签使得五石散价格不菲,各路名士争相效仿,当作了一种代表身份的证件。吟诗清谈都要服散饮酒,诗句中间加上行散二字或许正是表达一种高贵,五石散已经由一种毒品变成了那个年代妖魔化的符号,魏晋的支付一直对它有着禁令。它就是在那个岁月中得以麻醉自我,放纵自我的寄托。魏晋名士们在朝不保夕的年代里,始终以一种高洁雅致的梦想支撑自己。他们宁愿服药身亡,也不希望自己在斗争的中心沉没。当然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里有详细的论证了魏晋时期的人对于五石散追求的原因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买醉——直面人生的态度
听人说过魏晋时期的买醉是最没有诗意的,没有后来诗人在酒中知乾坤的大气魄。如李白的《将进酒》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十分孤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在这首诗里,他表达了对于老庄的乐生哲学,表示对钱财、圣人的藐视。这首诗十分符合魏晋时期的风度。
但是魏晋时期的饮酒大多不那么诗意,有竹林七贤的裸饮派对,有为了避婚豪饮买醉60天的阮籍,有刘伶这样的单纯为了喝酒而喝酒的酒中豪侠。
其实魏晋时期的醉酒目的是十分明确的,他们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寻求生命的欢乐,从《酒德颂》来看魏晋时期的人对于饮酒是那么的直接毫不避讳,只是单纯的为了快乐而买醉,相比那些借酒抒情,借酒壮胆的人应该也要高上一分吧。
野啸——物我泯一的境界
魏晋名士喜欢长啸,他们的啸超过了语言的力量、音乐的力量。
“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后用为游逸山林、长啸放情的典故。孙登精通音律,是“啸”的最高境界的人,并“长啸”山林而闻名。
声音自古以来都有一直到现在演变出来了许许多多的形式,其中摇滚可以说是十分接近啸的一种形式。但是啸如果单单是一种形式的话那未免太哗众取宠了。魏晋时期的啸是有灵魂的,傲然于世的态度便是它的灵魂。魏晋的啸是需要极其高的水准的,需要一种天人合一的状态。如陶渊明的“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虽然没有描写啸的动作状态,但是从这两句诗中完全可以看出陶渊明独立于世,收放自如的状态。
最后说说陶渊明吧,对于陶渊明想来想去只能用朱光潜老先生的话“静穆”一词了,泯灭一切忧喜。我们从小到大读了许许多多陶渊明的诗“悠然见南山”当然陶渊明也不全然是静穆的,他也有求出相入仕的时候,但是那些雄强的态度必定是历经风雨才能建立的。所以不要害怕迷茫。正是你在二十岁左右的迷茫给你带来了独立于世的机会,你回归到了对于自己的思考,对于人类的思考。
在那个全人类的儿童-青年时期如此的风度集体爆发出来,全世界的古典文明是那么的元气淋漓,魏晋的风骨、希腊的雕塑逼人英气,令人瞠目。从魏晋风度里我们可以看到“独立人格、高雅梦想、直面人生、物我泯一”这四个过程正好是魏晋时期的发展过程。在集大成者陶渊明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超然物外的人,他绝不会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