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中国传统节日,别名七月半(是每年七月十五固定的节日,有些地区为十三或十四,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的节,依照佛家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这天,佛教徒举行“孟兰盆法会”来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恩之爱,故又称亡人节、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祖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及对死去先人的怀念。
这不一年一度的中元节又到了,中元节前夕挨家挨户早已忙碌了起来,我们家也不例外,只见母亲早早的就把准备好的纸钱分别用袋子装起来,而不是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这样做的目的是把纸钱烧在圈里孤狐野鬼不敢来抢)
母亲说,“这是今年兴起的,说是祖先走的时候方便,提着袋子就走了,省得衣服、裤子包包装不下”。说罢便拿了笔让我把祖先的名字分别写在不同的袋子上。
纸钱准备好了后,母亲便开始备早上的酒菜,其中不能少的便是四季豆,并且不能掐的太短,母亲说:“有的祖先收到的纸钱比较多,所以必须得有一碗四季豆,到时候他们带不走的话就用扁豆(扁担)挑”。
母亲把酒菜准备好后,松了一口气看了看时间,“哟,还早咧。”父亲在一旁应道:“差不多了,吃早一点,怕他们饿了。”话音刚落,母亲便把碗准备好,一般除去家庭人口的碗,额外再准备两到三个便可。
其中还有一个讲究,每个碗里只能添一勺饭,还要准备两个杯子,一个倒茶,一个倒酒。所有的准备就绪后,母亲便开始念叨“我爹、我妈…你们赶紧来坐着吃了…保护保佑的”。念叨完后,母亲把每个碗都颠了颠(就是双手抬起碗,低头,态度必须恭敬。)随后把茶和酒分别颠了颠,沿着桌子边倒成一条线。在这个仪式进行时,所有的家庭人员必须站在主持这场仪式的人的后面。这样的一个仪式在我的老家俗称“叫饭”。
饭叫完后家庭成员才可入席就餐,并且之前碗里的饭要倒回去从新添。早饭过后,母亲忙完其他的事情,便开始准备晚饭了,晚饭准备好后,叫饭这个仪式便不再重复,吃过晚饭后,母亲准备一个盆,倒满水,每一样菜都放一点在里面,再放一把瓢,俗称“水饭”,额外还要准备一杯茶和一杯酒。
我提着一袋一袋的纸钱跟在母亲后面,只见家家户户都开始出来送祖了,我们选了一块宽敞、干净的空地,只见母亲把每个袋子挨个并有距离的排列,排好后便开始用打火机点燃,嘴里还念叨:“某某来零钱了…”挨个挨个烧完后,选一小块空地烧纸钱,母亲说这是烧给孤狐野鬼的,最后开始泼水饭,边泼边念:“某某来吃水饭,我泼给你吃了,吃完您们好上路”。
送祖仪式结束后,方圆五里,只见到处都是烧过的纸钱和泼的水饭,一阵凉风吹过,倒有一丝阴森。
回到家后父亲说:“这样的方式只是一辈做给一辈看,这世上怎会有魂、鬼呢,活着的时候多多孝顺老人就好了。”我非常赞同父亲的此番言论。
这样的方式不能说成封建迷信, 只能说以特别的方式对逝去亲人的缅怀和祭奠,既是一种心理需求,也是一种道德需求,不能加以强制取缔,而应进行积极引导。比如说可以开发一些新的社会服务平台,设置网上祭扫平台,满足年轻人祭奠逝去故人的需求。针对中老年人,可在考虑消防安全和城市卫生管理的前提下,采取集中焚烧纸钱的方式等,进行文明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