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诗》
如果说现在一位流行歌手的成名在于一首代表歌曲,那么在初唐,一位士子名扬于四海,靠的就得是令老天都惊羡的才华。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首,自幼聪慧,能诗能赋,或许我们第一次认识他,是在中学语文书本上那一首送别友人的名诗: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 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在王勃看来,离别不是杨柳依依般的恋恋不舍,也不是多情善感的少年男女彼此间的泪落沾衣,而是莫问前程,好友间的相互勉励。
王勃一直积极寻求入仕的机会,他曾献《乾元殿颂》于唐高宗,表明自己入仕的决心,以求得圣上青睐。
王勃此颂词藻华丽,歌功颂德,才华横溢的他因此受到唐高宗赏识,后应幽素科试及第,如愿以偿的入仕,成为了长安城里最年轻的官员。
那时,王勃尚未弱冠,仕途正顺,风华正茂,他的才华第一次惊艳了大唐。
王勃初仕而顺,或许也正是其不幸。
王勃后任沛王府修撰,仕途也正是在这时候出现了转折。
一日,沛王与英王相约斗鸡,王勃作檄文《檄英王鸡文》为沛王助兴。此时的王勃,才华只能用于为权贵粉饰太平。
王勃自然受到权贵们的喜爱,沛王尤其欣赏其才华。然而这篇玩笑檄文不知怎么传到高宗手中,竟惹得圣颜不悦,随之遭贬离长安。
王勃的仕途始于出色的才华,也转折于出色的才华。王勃这才发觉,自己只不过是统治权贵的一枚棋子,用时招之即来,弃时挥之则去。
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
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
—《羁春》
此时的王勃,内心多有惆怅,被贬后的他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所作诗文早已无当年在长安任上送别友人时的豪迈乐观。
此时他所见之景,虽是春日生机盎然时,却似秋风萧瑟季,一草一木皆忆被贬之伤感,若是到了真正的秋季,感伤更甚: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秋日别薛华》
之后王勃再次返回长安,求补得虢州参军之职。
然而年少轻狂,恃才傲物的王勃终会遭同僚所嫉,特别是在虢州这种小地方。
王勃在虢州参军任上因杀死官奴再次获罪,此事后世猜测是因为王勃遭小人嫉妒因而被陷害所致。
王勃后来虽遇大赦,免去死刑,但是仍然逃不掉牢狱之灾。这件事甚至还连累了其父亲王福畴,王福畴从雍州司功参军被贬至交趾(今越南北部)。
仕途变故,宦海浮沉,王勃内心充满了对父亲的内疚之意:
“明君不能畜无用之臣,慈父不能爱无用之子。何则?以其无益於国而累於家也!呜呼!如勃尚何言哉?辱亲可畏深矣!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复何面目以谈天下之事哉?”
—《上百里昌言疏》
上元二年(675年)的那个秋天,出狱已一年多的王勃开始踏上前往交趾看望父亲的路途,哪知这一去,便是不朽的永恒。
王勃南下经过洪州府(今江西南昌),时值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因此在重阳日这天在滕王阁大宴宾客。
王勃因素有才名,同样受到邀请,宴会高朋满座,宾客盈席。
席间,阎都督吩咐随从拿来纸笔假意请诸宾为这次盛会作序助兴,诸宾皆知阎都督此宴明面上是为了庆祝滕王阁新缮竣工,实则是借此机会向大家夸耀女婿吴子章的才学。
众人皆怕抢了吴子章的风头,纷纷推辞。唯独王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竟是接过纸笔运笔如飞。
仕途不顺王勃可以接受,但推辞不书,这不是王勃的作风。
阎都督颇为不悦,拂衣而起,转入帐后,并让随从将王勃所书告于其听。
只见滕王高阁外,盈盈盛景,一泻千里。王勃提笔便书:“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随从呈于阎都督听,都督一句:“不过老生常谈矣。”
王勃兴致愈浓,再挥笔洋洋洒洒:“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阎都督再听,心中已是称奇。
再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句,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满席宾客,又有谁能知其中意?
王勃挥笔即就,然尚有余力,开篇那首《滕王阁诗》呼之即来。
后世文人曾对此评价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王勃后在交趾探望完父亲之后返程,归途中不幸溺水,惊悸而死,《腾王阁序》已然成为其绝唱,可惜!可叹!
《腾王阁序》全篇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气象万千,乃是传世之不朽名作。滕王阁也因此而名满天下,后世文人骚客多慕名而来,只为一睹名阁风采。
或许,王勃的惊世才华不仅惊艳了初唐,也惹得上天的羡慕。仕途之路走不通,他却开启了属于他的另一不朽传奇。
物换星移,花开花落。
现如今,我们已无法得知昔日滕王阁宴会的盛况,但是我们可见的是滕王阁的闻名遐迩,滕王阁目前已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往来游客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