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读了两遍三公子的书,有几点感触,算不上什么成功经验,只是记录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三公子在理财方面起点很低但觉醒很早、进步很快。毕业后很快就从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小姑娘变成了赚钱、攒钱、理财的达人。反观我认识的一些女同学,二十七八岁,硕士毕业后工作四年了,自己的收入只用于吃喝玩乐(包括买衣服、买化妆品、买电子产品、旅游等),房租还要父母掏,太呵呵了。
二、书中经常提到的朱丽姐简直是理财达人、幕后神人,简直可以媲美《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裳,《笑傲江湖》里的独孤求败。
三、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理财就是攒钱。有人说钱不是攒来的而是赚来的,高收入、高净值的人才有资格这样说。刘强东说长相不重要,马云说钱不重要,认真你就输了。
四、作者对长期持有指数基金的青睐,符合股神沃伦·巴菲特的观点。巴菲特说:“通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什么都不懂的投资者的表现事实上可以超过大多数专业投资人。”(By periodically investing in an index fund, the know-nothing investors can actually outperform most investment professionals.)巴菲特和美国Protege Partners基金公司定下赌局,打赌从2008年1月1日到2017年12月31日期间,该基金公司选择的组合基金的收益(扣除各种费用之后)不如巴菲特选择的标普500指数基金。截至2017年年初,巴菲特大幅领先,有很大希望能赢下为期十年的赌局。详情请百度,另外友情提示巴菲特的成功经验未必适用于中国的情况。
五、根据书中叙述判断,三公子的成功经历有一些前提条件,她的经验未必能够简单地复制粘贴给别人。她的成功(或者说她的成功方式)有几个前提:
1.家境殷实。比如她提到入股父母的分公司,比如父母每年给她6000元压岁钱压岁钱,比如她贷款买房并不是因为缺钱而是因为要取出公积金并用贷款省下的流动资金来理财等。这些事实都说明她的家境比较殷实,估计高于同龄人的平均水平。殷实的家境对她的理财策略有着很大的影响,使得她不用太担心流动资金的问题和短期内的风险。如果她的家境贫寒,还要拿出钱来供养父母,那么恐怕她不会有胆量购买那么多的股票和基金,不会在股票和基金出现亏损时保持淡定,而只能选择保守点的理财策略。如果家境不够殷实,我建议控制股票和股票基金的比例,适量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和货币基金,来保证流动性、降低风险。
2.长期单身。三公子2009年硕士毕业。一般人都是18岁上大学,22岁本科毕业,二十四五岁硕士毕业(有两年制硕士和三年制硕士),所以估计她生于1984年。这本书出版于2015年,她在书中说自己单身。那么看来她一直单身到了30岁出头。如果她硕士毕业就结婚,那么她工作后很可能面临沉重的育儿费用,而且也不会拿到每年6000元的压岁钱了。这样她的资金链就会比较紧张,也就未必会把几十万投资在股市里。
3.遇到了股灾。上证综指低于2000点是比较罕见的事件,在当时闭着眼睛买股票,只要心态好点,保证手里有流动资金,完全不需专业知识就能赚翻。这种偶然性比较强的事件可遇而不可求。
4.从三公子的书单就可以看出她的工作强度不大,有比较多的业余时间来研究投资理财。
六、理财赚钱的方法因人而异,不要只记住了某人这样干就能赚钱,要根据实际情况思考“他为什么选择这种理财策略?”“他这样为什么能赚到钱?”“我简单复制粘贴他的方法能不能赚到钱?”学习理财达人的思维方式比学习他的理财方式更重要。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这个道理。除了第五条里我提到的她成功的几个前提之外,她的成功经验里还有几条我有点疑问。
1.货币基金普及之后,银行定期存款和相关的十二存单法等存钱方法已经不合适了。货币基金可以完美替代定期存款。
2.如果自制力足够强,没必要区分各种账户。我的攒钱方法是有闲钱就存进余额宝,余额宝金额超过五千元就通过证券账户购买货币基金,货币基金总额超过五万元就通过银行卡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没有必要区分日常消费、应急资金、定期存款。
3.各种基金和股票都能通过证券账户购买。书中三公子介绍了银行、基金公司、第三方平台三种购买基金的方式。其实在证券公司开通证券账户之后就可以通过证券账户购买各种基金,只要你开户的证券公司和这个基金公司有合作关系。详情请百度一下一篇叫“证券账户不炒股能干什么”的文章,就会发现证券帐户的作用还有很多。
4.三公子说她定投实物黄金。我不大明白,反正是炒黄金,实物黄金和纸黄金有区别吗?
七、培养理财的习惯、意识和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理财方法比通过理财赚到多少钱更重要。刚从军校毕业参军的学生不大可能直接当军长,而要从连长甚至排长做起;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也不大可能直接当总经理、董事长,而要从职员做起。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不要说“我手里没多少钱没必要理财,等以后收入高有钱了再说”这种话。对大多数人来说,收入高、手里闲钱多的时候,恐怕也是工作繁忙的时候,未必有时间经历来学习理财知识、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
八、不要投资你不懂的东西。这一点就像三公子在第二章里说的理性消费“不要买你用不到的东西”一样重要。巴菲特也说过不要投资你不懂的公司。(Never invest in a business you cannot understand.)三公子购买纸黄金和三公子的父亲购买基金的经历都是血的教训。
九、心态很重要,或者说情商很重要。比如面对纸黄金亏损,面对股票亏损和盈利,三公子都比较淡定。而我认识的一些人,持有的股票不论上涨还是下跌都会让他们火烧屁股一样上窜下跳、坐立不安。手里的股票、基金涨了怕跌,跌了怕继续跌,总想着赶紧买掉。我只能说心态是需要锤炼的。可以尝试采用行为认知疗法,一方面通过学习、观察改变自己的认识,知道涨跌波动是股票市场的正常形态不必过于担心,另一方面要通过渐进式练习让自己逐步脱敏,比如最初只买几百元基金、股票,这样无论涨跌自己都会很淡定,逐步再加大购买的金额。
十、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或者高门槛。比如三公子父亲公司的入股分红,收益高但是我估计是只针对内部员工发行的。比如在本书最后一页的2014年资产总结可以看到,她持有的股票和指数基金浮盈(账面上未兑现的盈利)合计17.2万元,占她总资产的29%,大约是她两年多的收入。一般来说,现实生活中的高收益理财工具要不就是风险高要不就是门槛高。比如某公司内部发行的信托、债券,比如某银行发售300万元起的理财产品,比如某银行发售只针对该银行代发工资客户的理财产品,比如北京的房子增值很快但是要满足本地户口、工作居住证或者五年纳税、社保等限购措施才有资格购买,而且就算首付比例两成也不少了。换句话说,天上不掉馅饼,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想要高收益,要么能承受高风险,要么能满足理财工具的门槛。
十一、有全款买房的经济实力要不要贷款买房?这个问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只能提醒几点需要注意的事情。
1.“住房贷款利息抵扣个人所得税”的消息一直不绝于耳,今年两会又被提了出来,据说已经基本确定之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落实。请百度相关新闻。
2.在有些地区只有贷款买房才能提取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而有些地区全款买房也能提取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
3.我认识一个朋友,由父母出面向亲戚朋友借钱,用自己的名字全款买了房,之后结婚。他的理由是:如果婚前贷款买房,结婚一段时间后离婚,那么婚姻存续期间的房贷在法律上算夫妻双方共同偿还,除非他有证据证明贷款都是自己或自己父母还的,和对方无关。也就是说离婚时房子要判给对方一部分,但由于首付是他出的,实际上他要支付对方一笔钱抵消对方替自己偿还的房贷。乍一看他这种想法太功利太黑暗,可是仔细想想防人之心不可无,他这样做也不算伤天害理。我又咨询了学法律的同学,说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他这种做法也合法有效。
4.如果选择贷款,多余出来的闲置资金用来干什么,收益能有多少?如果收益不高,还不如全款或者少贷款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