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产品、运营,是互联网公司业务线条的三类职位。一直以来,无论是薪资水平还是对公司的重要性,运营人总是叨陪末座。究其原因,运营工作太杂太泛,连端茶递水的体力活也可称为运营,进入门槛低,从而拉低了运营人的价值。
但是,近年来,随着中国互联网市场的日渐饱和、用户多种需求已被充分挖掘,各类产品严重同质化,运营能力越来越成为产品脱颖而出的关键。同时,随着运营逻辑的渐成体系,多种能力和技能也将运营人划分为各种段数,更凸显“高段运营人”的价值。
或许,我们将迎来互联网新的时代:运营时代。
去年读过的《互联网运营之道》,可算运营人的入门书。黄有璨的这本《运营之光》,除了介绍运营常用的方法技巧,作者结合自身近十年的从业经历,从更高层面去思考运营的逻辑和规律,可作为进阶之书阅读。
本书的观点认为:“互联网产品未来的趋势便是同质化日趋严重,于是,整体决定产品成败的因素,就集中在了“运营”身上。”而我觉得,站在当下的资本环境、市场环境、人力资源环境等去考虑,这样的观点没有错,但如果让我们把整体的时间纬度拉伸到未来5-10年,可能,现在我们已经逐渐从产品驱动型过渡到了内容驱动型、服务驱动型、资源驱动型、技术驱动型,而未来的主要方向,将会集中在技术驱动与资源驱动两种类型上。而产品和运营将更多的会成为兴奋型需求的落地及执行者。具体的原因我们之后再做分析。所以,对运营在互联网中的地位与趋势,我的整体理解是:微观层面的运营,在未来5年内,地位会有略微提升,但在更长的时间周期里,它仍然是一个门槛低,可替代性强,且日益标准化的行业。
“产品负责界定和提供长期用户价值,运营负责创造短期用户价值 协助产品完善长期价值。”本书对市场与运营职能边界的定义:“市场更多的关注产品的无形价值(无形价值的定义可以参考李叫兽的相关文章),而运营则更关注产品的有型价值。”此章节在对与一个初入行业的运营,以及搞不清运营和市场边界的企业主来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这章节的内容在对于初入职场的新人提供了基本四大运营模块的介绍,一些非标类运营工作的梳理,能让新人对整体运营部门有个较强的概念。而当下至少30%以上的互联网产品带头人其实并不清楚“运营”究竟应该干什么,他们与市场和产品的边界如何划定。参考此章节内容,不管你的产品形态究竟是什么,你将都会有较强逻辑导向去梳理内部职能,确定组织架构与KPI或OKR的内容。当然,我本人较为认同的是书中提到的观点,如果我们把层次放高一点,把整个产品或项目作为运营主体来看待,市场一定只是为产品提供某种价值的分支手段而已。这也是大部分互联网公司内部COO往往也是分管市场部的原因。(观点无对错,作为运营人的自HIGH言论,求市场的同学轻拍)
本书的很多方法论在我看来鸡汤属性较强,本文不做过多的主观判断和阐述,而能否运用的好这些鸡汤,完全看阅读者本人的学习理解能力。而值得关注的是本书对内容运营和对有活动属性的内容运营做了较强的方法分析、案例支持,甚至提供了工具表单。这部分是比较干货的地方。而纵观所有内容,本书对内容运营的干货倾向性非常强,反而是对于数据、商家、供应链、后端服务等可以说几乎是缺失的。当然我觉得这也是与黄有璨同学本人的从业经验和三节课本身的属性都是基于内容驱动的有非常大的关系。虽有遗憾,但本书对于内容运营及线上活动运营的工具、方法、理念,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干货属性,建议专职的同学常伴身边,不时的可以拿出来review一遍。
对我而言这本书最有帮助的,恐怕就是解决了我如何向不清楚运营具体工作职能的小伙伴介绍运营的成体系话术的问题,以及将我一直以来零碎的思考得以由本书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