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
韩愈的理想如果用两个字来总结,就是做官。如果是三个字,就是做大官。
韩愈一生热衷于政治,热衷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对于文学,实际上,他远没有对政治那么狂热。他的文学主张是注重文学的实际功效和社会价值,说到底,还是为政治服务的,只是附属品而已。
但是综观他的一生,他在政治领域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建树,反而在文学上,成为了中唐古文运动的巨匠,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甚至被誉为“文起八代之衰”。这种反转的结果恐怕连韩愈自己都要问一声:嗷,这是为什么呢?
2.
韩愈的三观肯定是和他小时候的悲惨经历有关系的。他小时候那真是穷怕了,苦怕了,若是把唐朝诗人们聚一个沙龙,主题是比惨,那最后夺冠的肯定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韩愈。
翻开任何一部记述韩愈生平的文献,都能看到这样四个字:三岁而孤。三岁就失去了父母,由兄嫂抚养。哥哥韩会做个小官,也常常被贬东贬西的,一家人过得差不多也是颠沛流离的日子。没有多久,韩会就死在了岭南贬所韶州。
孤儿寡嫂,生活难以为继。韩愈只好只身北上长安投奔做御史的族兄韩弇,结果刚到长安,就传来了韩弇去吐蕃出差被害的消息。刚有点盼头又瞬间破灭,韩愈在长安街头像光头强那般仰天长叹:我怎么这么倒霉啊!!!
韩愈只好返回头去宣城跟着嫂子和侄子投奔她娘家的亲戚,这真是转着圈的寄人篱下。韩愈只有指望着科举得中,能够出人头地。但是作为笨学生的代表,韩愈考了三次都名落孙山,直到第四次才勉强中举。进接着,他又参加了吏部的考试以及“博学宏词科”的考试,性质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公务员考试,结果又分别考了三次和两次,还是没有考上,而同时期有一个非常耀眼的参照物——那就是比韩愈小5岁的柳宗元,人家科举和博学宏词科都只参加了一次,便一举中第,soeasy !
3.
韩愈和柳宗元的关系很微妙。初登职场的时候,两个人在监察御史的岗位上还做过短暂的同事,韩愈曾经写诗抒情“同官尽才俊,偏善柳与刘”,柳是柳宗元,刘是刘禹锡,说明三个人的关系还不错,说不定下班之后还经常一起去酒吧里坐坐,喝点小酒谈谈理想。
但是随着二人职场生涯的推进,渐渐有了不同。先是韩愈,十年求官,两月遭贬,因为写下了《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描述关中地区天旱人饥、酷吏剥削的真实情况,得罪了顶头上司,还没把办公室的位子坐热,便被贬到连州阳山去做县令了。
在韩愈被贬连州的这一时期,京城长安恰恰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柳宗元参与的“永贞革新”正大刀阔斧地进行,而“保守党”韩愈对此是持反对意见的,并且对革新派破口大骂。
虽然两人在政治观点上有出入,但在文学上,两个人相互仰慕,在古文运动中并肩战斗。有一次,韩愈没有按文理出牌,写了一篇奇文《毛颖传》,一时间批评之声蜂起,这时,只有柳宗元站出来,一反世俗看法,公开赞赏韩愈这种创新的精神。
后来,当柳宗元在柳州去世的时候,韩愈接连写了三篇悼念柳宗元的墓志铭、碑记和祭文,足见惺惺相惜之情。
4.
就在柳宗元去世这一年,韩愈也因为一件事差点丢了性命。
这一年正月,唐宪宗为了祈求长寿,派人把佛骨迎进了皇宫,又下令长安各大寺庙轮流展出佛骨。这一来,上行下效,自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都争先恐后地迎拜佛骨,向寺庙捐献财物。
韩愈看到这些,一时激愤,写了那篇著名的《论佛骨表》。大概意思是说,在没有佛教的时候,帝王大多都能够长命百岁,但是自从汉代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信佛的皇帝们都早早地就OVER了,而且国家还接连出现动乱。皇上您对着这么一块骨头有什么用呢,还不如就把它扔到水里或者放火烧掉!
他这一翻话倒真是书生意气说痛快了,可把看奏章的唐宪宗气了个半死!于是这封奏章早上呈上去,晚上就把韩愈给贬了。朝廷从没有过这么高的办事效率,让韩愈给赶上了,而且一贬就是万里之外的潮州。
韩愈骑着他的那匹瘦马凄惨惨地上路了,不知是委屈还是后悔。快走到蓝关的时候,风雪交加,赶上他的侄孙韩湘前来送行,韩愈百感交集,老泪纵横,于是写下了他一生中最有名的一首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敢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五十一岁的韩愈大概认为自己此去潮州,必将是客死异乡,一去无回了。然而事实上他只在潮州呆了八个月便因为新皇帝登基,加上他认错态度良好,便返回长安了。
在韩愈回到长安的几年里,没有再写出什么更好的诗文,反而是官越做越大,做到了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实现了他为官行道的人生理想。
韩愈作为当时文坛的宗师,对当代文人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虽然在我看来,他身边围绕的都是孟郊、贾岛这种“两句三年得”的笨学生或者像李贺那样神神叨叨的神经病。
韩愈的影响到了宋代几乎达到了一个顶峰,欧阳修、苏洵、苏轼、曾巩,都对他推崇备至。
唯一对韩愈不屑一顾的是王安石,当年欧阳修为了鼓励他,说他再努力一下就成为像韩愈这样的诗人,但是我们的“拗相公”对此却并不领情,在他眼里,韩愈文气太重,迂腐死板,属于百无一用之人。韩愈和王安石虽然都不慕诗名而追求政治建树,但韩愈是个理论家,王安石则是个实干家。两者相比,我倒觉得,“拗相公”更加可爱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