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econd Waltz x Shostakovich
如果过程不能让你喜欢,就算目的再明确,想要走下去也是极难。
尤其对于推崇自由、主观性强的人,每十分钟就审视一次切身感受,“现在我快乐吗?”
要是答案为否,动摇整个行动的正确性。
所以“咬牙牙”这一词,就是发明为了麻醉自己大步向前走。告诉自己是奔着“收获”而付出的,最后成为人人仇视又渴望成为的利益主义者。
譬如最近发生一件事。
昨天我上去华尔兹课,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享受是娱乐的核心所在。
之前上Salsa课,多次缺课请假,一个学期的课硬生生要拖到两个学期才完成。
很多次跟自己说,这是目前最火的社交舞,最多人喜欢搞Salsa舞会,是价值性非常高、娱乐消遣程度高的技能。
学好了,你就能天天去舞会了。
但没用,不想去照样不去。你不想醒,无疑整个周末都只会被封印在床。
开始第一步跳Salsa才发现,整场舞与拉丁一样,在扭扭捏捏中进行。
热情又性感,内心炽热的人必然无法遏制个中冲动。
踩每一只性感音符,撩拨完就逃,脱身后又回来试探。
但凡个性冰冷的,都受不住这种冲击。数万次尝试后都无法融入音乐,一个顺手抚摸、一个甩头都无法自然流畅制出风情万种感觉,逃课的念想就越来越深。
这种过程中的挫败,最终击毁“美好目的性”的咒语。
有研究说,目标导向是改善拖延症/懒惰的疗法之一,基于认知上的自我暗示来灌输力量。
讽刺的是,认知会被另一种认知打败,那种被称为“亲身感受”的情绪认知。
原始大脑和理智大脑的对抗,胜出的,
总是已经成形数百万年的前者。
2
昨天的华尔兹则是不同,
没有一分钟你是盼下课,没有一Part你想结束。
Craig Wright 教授在耶鲁公开课「聆听音乐」讲过,他听古典音乐能感受到一种超脱俗世的存在,是上帝也说不定,反正是比人类更伟大的存在。
他这番话,说出了我从前找不到语句形容的体会。发自内心的热爱,最大的来源是沉浸式的即时愉悦,当下的感觉决定了你是否会爱上某种事物。
即刚刚提到的亲身感受,是好的、积极的和令人无法自拔。
与此对比,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的民意调查得出的“为什么你听古典音乐”的第一第二原因,
· 帮助放松
· 集中精力
这是两个无论字面上、还是实践上都强调“得益性”的答案。因为这样而听古典音乐的人,某种角度成为了利益既得者。
我听每一首古典音乐,就算是舒伯特的都没法放松,整个人都穿越了神游了,身边场景瞬间切换为:
男女盛装的维也纳舞会、战后纷乱的残垣废墟、
举旗冲锋的庄严军队、祭奠法老的宗教仪式、
无人生还的世界末日、有故事的阉人卖笑献唱、
死而无闻的过去名流、狄更斯的肮脏小男孩、
和谋杀发生前的虚伪晚宴。
从来,就没有一秒钟能停止思想漫游,上华尔兹课也是这样。做每个动作,就连最普通的摆手势基本功,一抬手就已经沦陷。
老师继续他专业的讲课,幽默惯常引得身边笑声连连,此时一切都正常。
直到他放音乐,你熟悉的那些流行曲改成华尔兹旋律,Moon River月亮河他放了这首。
不属于二十一世纪的迷幻,制造给你一种与现实自我的割裂。
所以你才发现,娱乐应该是为了体验享受的价值。
游戏世界给你虚拟身份的快感,古典音乐制造超脱的出窍体验,华尔兹用身体联结精神内核——
你不快乐的源泉,你求而不得的极大不满,你落后于世界的极度空虚。
怪不得大家强调,
拥有自己的爱好是多么重要又奢侈的一件事。
你明知有用你却不去做,做你也做不下去,花了八百年的时间你才发现,明明有一万种方法可以实现你的目的,
你偏偏要选择不喜欢的一种。
3
华尔兹的体验,加深了你即时愉悦的强大天赋。
未必人人有这种体验,因为这是一个本身冷漠的人,走进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如果你天性奔放,那Salsa才是你的最后根据地,不管是(与生活)战前或战后。
是的,华尔兹本身,应该是冷漠做派。
明明搂抱在一起四肢纠缠,但就是不看对面那个人,两个人的头使劲力往相反方向偏。他都抱着你了,你还嘴上说不要。
就好似你明明爱到要死,却口口声声说对他恨之入骨。表面故作冷漠,内心团火已经烧完整个西伯利亚。
冷而寡众的古典音乐,跟滥情博爱的流行音乐。
傲慢忍欲的华尔兹,焚身似火的Salsa。
两种事物呈对立性,并不是要你向任何一方妥协。
恰相反,是找准属于你的阵营,之后誓死捍卫并奋斗到极致。
你知道的,历史上的毫无立场的墙头草往往是毫不足惜牺牲品。就连得利的渔翁,从一开始就选择了自己的阵营。
而他的对立面,叫“别多管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