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绪越多的时候越难以下笔,俗务繁杂的时候在杂乱无章中也很难捋出清晰的思路,但在明白写作的意义的时候,终将会自我鞭策,不容懈怠,愈加懈怠愈加空白,这循环是恶性的,好像有一种到了尽头的感觉,或者是武功全废的颓丧与茫然失措感,或者是发现了人生的一片虚空和无奈。久而不动的时候,离迟钝也不远了,脚也踏不到实地了,油然而生了警觉感。
还能够写作,足以证明你还有深度思考能力、敏感的嗅觉和富有情感的感知力,没有被碎片化的智能肢解得支离破碎。还能够学习,说明还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具备了自我学习的能力,敬畏于知识海洋的渊博和无止境的无知而不敢有所懈怠。还能够思考,代表着一种真实的存在感;而对自己的剖析对价值观的审视对世间百态的关注,即使生活无可避免地走向平庸,也带着一种哲学的状态面对崎岖不平的未来,给自己的灵魂予神性。
林语堂先生说,文章不过是一人个性之表现和精神之活动。凡所谓的个性,包括一人之体格、神经、理智、情感、学问、见解、经验、阅历、好恶、癖嗜、极其错综复杂。更有趣的是,林语堂先生还描述了文人作文,如妇人育子,必先受精,怀胎十月,至肚中剧痛,忍无可忍,然后出之。多读有骨气文章有独见议论,是受精也。时机未熟,擅自写作,是泻痢腹痛误为分娩,投药打胎,则胎死。出卖良心,写违心话,是为人工打胎,胎亦死。及时动奇思妙想,胎活矣大矣,腹内物动矣,心窃喜。至有许多话,必欲进发而后快,是创造之时期到矣。发表之后,又自诵自喜,如母牛舐犊。故文章自己的好,老婆人家的好。笔如鞋匠之大针,越用越锐利,结果如锈花针之尖利。但一人之思想越久越圆满,如爬上较高之山峰看景物然。
看来要当名负责任的作者,所要继续努力的方方面面还不少,即使现在只是一种随笔的状态,尚且不能入流列队,就权当一种自我修炼的状态。但要为了避免阅读者读文如同嚼蜡,平时就不能懈怠得多做功课,丰富个性养好元气。如能到达只靠自家肚子里的东西而产出的话,那么就有能耐像一名不涂抹胭脂就敢去见皇帝的丽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