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和一位做企业的老总在杭州喝茶,坐在梅家坞茶山的大树下,太阳好温暖,风中也都是舒缓的惬意。品味杭州的好风景,我们内心都充满了感恩。是啊,当我说要吃个素菜,这位朋友就安排车过来接我,还因为我在听课等了我20多分钟,真是好有爱心和耐心啊。为了到风景区吃素和喝茶,特地开车40分钟去吃饭,现场另一位老总已经点好了专门的素菜,还安排了这么好风景的露天茶室,一切都是如此的圆满,超赞!
我还没有开口说话,就听到朋友再说:“我怎么运气总是这么好啊,总是遇到这么多少好事,总是这么轻松的就赚了许多钱”。我看着朋友真诚而坦然的眼神,颇有感触的说,“从见面到现在,你已经至少不下五次说自己太幸运了,而且总觉得要多付出些什么才能对得起这份老天的垂怜。很显然,你不断的自我暗示自己是幸运的,又不断感恩手里获得的每一点的成绩,结果加以20多年以后的累积,幸运的叠加和感恩的叠加,以及知足常乐和乐于付出的叠加,自然而然让你的幸运感和喜悦感都在持续的放大,这都是正念吸引和感恩创造的成果啊”。
说完这些话,我们都稍微沉默了一会儿。是啊,人转化环境的能力的重点,其实就是“重新正面定义环境和现象的能力”,任何事情都是可以由我们自己去给以定义和转化的,除非我们定义错或转化错了,反作用力才会相反。我这位朋友的过人之处,就是一直在感谢老天爷给自己太多太多了,让自己太容易太容易了,所以就一直感恩老天爷,一直去想着回馈更多人,一直懂得舍得之道,结果持续下去,老天爷也只好给予更多了。朋友的这一正念力中包含了极大的正能量,确实暗合了《道德经》中的部分原理,比如“少欲知足”,比如“既以为人己愈有(要常感恩),既以予人己愈多(要多付出)”等等。
若是深究,即便拥有和付出的多少,何尝不也是自己的一种“自定义”呢,小孩子可能有两块糖就觉得很多了,还可以分享另一块或者嘴里的半块给别人,大人可能就是另一种定义的方式了。有正确自定义能力的人,如庄子、颜回,可以在常人以为一贫如洗的环境下悠然自得;而没有正确定义能力的人,即便住在豪宅也觉得比盖茨或巴菲特贫穷太多了。
同样的逻辑,反观我自己,也是一直自我定义为“幸运儿”,一直在珍惜拥有和心存感恩中。结果一路运气真得很好,就更加养成了时刻常说“谢谢”,时刻常怀感恩之心,时刻不忘奋斗和利他的习惯。结果呢,总是一直有贵人相助,总是做自己喜欢而擅长并能利益他人的事……
思想可以创造未来,正向注意力的思想往往创造正向的结果,负面注意力的思想往往创造反向的结果,确实非常值得慎重对待。是反复强调自己是“幸运儿”,并常常心怀感恩的无限奋斗,还是反复强调自己是“祥林嫂”而悲悲戚戚呢,方向的选择就是极其关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