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应明在《菜根谭》里说“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说到魏晋时期的真名士,嵇康和阮籍应在其列。
我们都知道,魏晋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名士群体,世称竹林七贤。他们崇尚老庄,高谈玄理,时常啸聚山林,倚竹饮酒,放浪形骸于天地之间。而在竹林七贤中,最负盛名的要数嵇康和阮籍。
先说嵇康,气质非凡,长得很帅,而且文采飞扬,还精通音律,是一个率性多才黑白分明的美男子。
嵇康长得非常英俊,喜爱老庄之道,注重道家养生,大概也是经常炼丹服药的,虽然“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养,不能沐也”,但是他的气质仍然很好。用鹤立鸡群已然无法表述嵇康的风范,刘义庆在《世说新语》里是这么描述嵇康的: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山涛)曰:‘嵇叔夜(嵇康字)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巍峨)若玉山之将崩。’”
可见,这是一位高大俊秀面目清朗且很有辨识度的大帅哥。但是生得帅气又算什么呢?一个人临死时能傲然不群,即使蒙冤屈死仍面不改色,这才更显胸怀。《晋书》说嵇康临刑前“顾视日影,索琴弹之”,一曲罢了,他望一望夕阳,毫无留恋地从容赴死。
嵇康死前,曾有三千学子聚集在刑场为他请愿,可见他实在是一个颇受青年学子爱戴的偶像式的人物。其实,以嵇康的才华和声誉,如果有心于仕途,升官发达绝非难事,但是他拒绝为官。
其实嵇康最开始是做过官的。嵇康的妻子是曹操的曾孙女长乐亭主,他一度官至中散大夫,之后厌倦官场,隐居不仕。他的好友山涛曾推荐他到司马昭治下任官,嵇康坚定地拒绝了,并写出了传世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在这封绝交信中,嵇康明确表明他喜好老庄,“非汤武而薄周孔”,这与当时的统治阶级思想截然相反,也可以说他就是在公然反对统治阶级。
虽然嵇康写了这么一封绝交信,但在嵇康心里,山涛仍然是一位值得信赖的“璞玉浑金”的好朋友。所以嵇康在临死前,将自己的儿女托付给了山涛。
关于嵇康的死因,一般都认为嵇康遭钟会诬陷而为司马昭所杀害。清华大学肖鹰教授在“不朽的艺术”中讲过嵇康与钟会的故事:
当时的达官权贵钟会仰望嵇康,专门来拜访他。此时嵇康正在树下打铁,对来访的钟会不闻不理,钟会无趣地离开。望着钟会离去的背影,嵇康头也不抬的问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从此嵇康和钟会两人就结下了矛盾,后来嵇康遭钟会诬陷而被司马昭杀害。
这一段被传为佳话,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世说新语.简傲》关于这一段是这么记载的:
“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槌不辍,旁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嵇康性格耿直,不喜结交达官贵人,但他对至交好友的感情却是非常令人羡慕的。嵇康与吕安关系甚好,好到“每一相思”就“千里命驾”的程度。我想见你,即使你远在千里之外,我也马不停蹄去找你,就是这么任性。
嵇康的这位好友吕安也很任性,《世说新语﹒简傲篇》中,有这么一段话:
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鳯”字而去。喜不觉,犹以为欣。故作“鳯”字,“凡鸟”也。
吕安去嵇康家找嵇康,嵇康不在家,嵇康的哥哥嵇喜出来迎接他,他不进去,还在门上写了一个“鳯”字,意思是你这种“凡鸟”我才不要跟你说话呢。而嵇喜竟然没有觉察到这层意思。
(说到嵇康的哥哥嵇喜,真是好不倒霉,其实嵇喜就是一个在朝为官的普通人而已。不仅是吕安不待见他,嵇康的另一个好友阮籍也向来瞧他不上。)
嵇康被钟会以“言论放荡,非毁典谟”之罪名诬陷,临死前说了这么一段遗言:
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说之前袁孝尼想向我学习《广陵散》这首曲子,我不肯传他,此后,《广陵散》怕是无人会弹了。
当时的一位隐士孙登曾说嵇康“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事实也确实如此。嵇康虽才华横溢,一表人才,但性格太过耿直,在魏晋这个大乱世里难以保全自身,死时仅仅三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