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亲子共读《名人故事》,我和弟弟读的是康熙的故事,哥哥读的是洛克菲勒的故事。
弟弟说:康熙8岁就当皇帝了。他当皇帝的时候就跟我现在差不多大。可是我们还有好多东西没学到,有些同学都还不会礼貌地说话。这样去当皇帝让人觉得没礼貌。我觉得康熙皇帝好厉害。……
哥哥则想了又想,一直想用一个词来概括洛克菲勒。说了好几句:“我觉得洛克菲勒是一个,是一个,是一个……,是一个精明的人。”哈哈,终于想到了,而且还很准确贴切。
“洛克菲勒不让他的孩子们进入到他的公司里来,但是在他家里搞了一套完整的市场经济。他让孩子们每天记账,无论买什么都要记起来,洛克菲勒要询问和检查记账情况,但绝不干涉……”
我认真地听哥哥读完和说完,本想抓住这个话题趁机教育哥哥也要向洛克菲勒学习,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劳动获取财富,要学习记账,要学习控制自己过节制的生活……
但是这样想我自己都觉得好唠叨,而且破坏了这么友好的交流气氛。所以我打住了。
我想起了这几天听《关键对话》听到的一个词:“双核”谈话。
“双核”谈话指跟人谈话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是谈话氛围,一个是谈话内容。并且留心谈话氛围要优于谈话内容。如果谈话氛围不好,谈话内容是达不到效果,甚至是负数的。比如有些父母在跟孩子谈话时,孩子在很木然地继续打游戏,或者很抓狂地大哭,父母依然不依不饶地讲道理,摆事实……导致孩子根本就没听进去父母的教育,反而更加烦和奔溃。完全没有谈话的效果。父母这样做就是因为他们只有一个核:谈内容的核。如果不考虑谈话氛围的核,对话犹如走钢丝。
做父母也应该做“双核父母”:一个核负责亲子关系,一个核负责亲子教育。而且亲子关系要优于亲子教育。
我一直走在危险的边缘,总想着要教育孩子一番,让他们懂得更多道理,不要做一个不明事理的人。孰不知正是我的“教育”让孩子处于奔溃的边缘。孩子有情绪了,我不是反应他的情感,表达出对他的理解和鼓励,反而继续讲道理,数落他的负面言行,导致孩子更不愿接受我的“教育”。
昨晚静静地听哥哥说出自己的想法,我意识到:其实道理孩子都懂。孩子也无数次表达出希望自己变得更好的愿望和理想。如何把现实和理想之间搭一座桥,让孩子顺利地到达理想的彼岸,是考验我们做父母的能耐。
这个能耐的关键就是要做“双核父母”。像昨晚那样,提供一个读书交流的轻松环境,享受分享学习的快乐,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自己是愿意付出时间和倾听的,也是认可他们有自己的想法甚至感觉到父母是认真努力地支持鼓励他们的。有了这个良好关系的氛围核,父母再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孩子自然就能听进去了。
做“双核父母”,把亲子关系放在亲子教育的第一位,孩子和父母都能收获开挂的人生。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