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可乐妈妈和崔老师都抛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点:关于生存余力的问题。针对没有生存余力读书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原老师想从学习力,学习效能方面引导我们,给了我一些思考和启发!
我读完第一章,给我触动比较深的点是:阅读本身不能创造价值,理解和记忆都不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才有可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的前提是知识的内化和反思!
生存余力到底是什么呢?看到这个词我首先想到的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由低到高有五种:分别是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而书中说到:我们必须拥有一些生存余力才能从事学习活动。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出发去理解这个概念我觉得是当人满足了前四个层次的需要之后,才会激发自我实现的需要,通俗来讲,就是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有车,有房,有好的工作,实现财务自由(这些都是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生存负载,我们不得不去面对的!)之后,我们可能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书。而车,房,财务等这些看似功利的东西,实际上都是在满足我们个人的安全感!
结合阅读本身不能创造价值这个点,我觉得解决有没有生存余力去读书的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匹配和价值变现!也就是读书这件事一定要和自己的生活节奏相匹配,不要急于求成,渴望通过读书一下子就可以改变什么或者实现什么,是不是可以把这个要求稍微降低点,比如我的生存余力只允许我每天读10分钟的书,那也是可以的。其次,要明确自己读书的目标,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业绩还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第三,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并让价值变现,我们经常遇到有些人读书看不懂,读不下去的问题,实际上选择的可能还是跟自己的能力和认知不匹配的书,适合自己需求的,自己感兴趣的或许才是最好的!最后想说价值变现,就是自己想通过读书改变什么?如果读书可以满足我们的安全感,成就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独特优势:比如能力,财富,影响力等,也就是从学习者的需求出发,让读书变得有用,可以让我们去行动,发生改变,我们是不是就会不遗余力的去做这件事呢?
如此,读书的艰难与生存能力不足的矛盾是否就可以解决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