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父母在公社办的农机厂上班,没有时间烧饭,于是就从厂里的食堂里带一些饭菜回来,用的是铝制的便当,比较大,形状如长方体,主要是可以用来蒸饭的。每天中午放学了,我不像其他的同学那样可以马上回家吃饭,而是要等在村口,望着马路上的远处,当看见父亲骑着28寸的自行车带着母亲出现在我的视线的时候,我的午饭也出现了。回到家里,拿出饭盒,里面的饭还有一定得的温度,母亲又快速地烧了点热菜,我们开始了每天的午饭,一直到我读初中寄宿,等待着父母的盒饭一直是我比较深刻的印象。
上初中了,农村开始分田到户,家里也有三、四亩田,父母既要去厂里上班,又要种好这些田,记忆中父亲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先到田里去忙农活,快到7点的时候,回到家匆匆吃几口早饭,又带着母亲一道去厂里上班,晚上5点左右下班回家后,又换上衣服,去田里或私有地忙碌,到天黑了,晚上路灯都亮了,我们常等不到父亲回家的身影。
每年到了七、八月双抢的时候,家里更忙了,既要收割,又要抢种,还要晒谷、收谷,一户人家实在忙不过来,那时才6、7岁的小妹也成为得力助手,我们在下午五、六点太阳快要下山时,把晒在操场上的稻谷收起,但没时间运回家,就留在操场上,让妹妹一个人管着,我们则又到田里去拔秧、种田,一直到晚上七、八点钟时,才摸黑回家,去操场上运晒好的稻谷。这时,往往是昏暗的路灯下,一个瘦小的小女孩在孤单地等着,想小妹当时这么小的年龄要为家里承担起这份力,心中难受。
上大学了,浙师大在金华,消费不高,但毕竟是大学生,每个月还是要让家里汇一些钱作生活费,那时家里三个书包,我在念大学,大妹中专,小妹初中,而父母凭厂里的一些收入,要供应我们是很吃力的,记得有一年暑假在家为了把600斤稻谷卖个更高的价格,我和父亲两人拉着手拉车走了15里路,卖到另外一个粮站。而每到开学初,父母甚至要借一些钱备我们带去,所以当在大学里等待家里的汇款的时候,心里其实是矛盾的,希望出现,但揪心。
转眼间自己结婚成家了,女儿二、三岁的时候,妻子在农村中学上班,每到周三是回家的日期,而她上班的地方又在海边,所以常会带些女儿喜欢吃的海鲜,于是,女儿也开始了我小时候一样的等待,等待着妈妈从公交车上下来,等待着美味的海鲜。
慢慢地女儿上小学了,在低段时中午要我们去带她回家,没有第四节课时我常常在小学门口等待着,每天忙忙碌碌,不知奔波为何的时候,反而是在校门口等待着女儿的时候是我最享受的;到了高段,女儿不用我去带了,而是和同学一起回家,但我还是习惯在楼下小间门口等着她,当看到穿着红色棉背心的她转过墙角,出现在我的视线时,我们都举起右手,不断地挥着,此时的我感觉最幸福。
时光飞逝,转眼间,女儿读高中两年了,每天晚上在奉化中学西门外的等待成为我的常态。应该说,在此等待的家长多多少少是心安的,毕竟孩子在奉化中学就读也算可以了,而且,到了这个年纪的家长大都年过不惑,自己对生活的定位开始转移到身体健康和孩子的成长更多。
等待期间,三类家长居多。一是顺带锻炼身体的,来得早的可以在县江边的步道上走上半个小时,常会遇到熟人,渐渐知道了是在接孩子的,以后再次遇到就会相视一笑;二是在车上看微信或听收音机的,一般来得较迟,还差十分钟左右;还有就是三五成群围在一起聊天的,或孩子的学考选考,或身边发生的琐事新闻,在春夏之交或秋高气爽的晚上,在等待之时,也是一种惬意的生活方式。当别人说起可以拼车节约时间时,我愿意每天单独接送,一方面孩子可以自由点,而另一方面自己晚上也几乎没有应酬,或者说乐意在此待着。
不知不觉中,在此等待已经两年多了,有朋友开玩笑说,也就一年时间可以接送了,要珍惜!孩子考上大学之时,也就是长期离开父母之时,事实如此,可是人虽然不在身边,而父母的心则永远在等待。
等待着孩子在大学阶段学业有成、等待着大学毕业时有个满意的工作、更等待着孩子遇到理想的人生伴侣……
等待的滋味各不相同,其实每一次等待渐渐积累成下一次更久的离开,等到了是聚,离开了是散,聚了开心,散了想念,在开心和想念之际,是日子在渐渐行走,是时光在不断流失——
记忆中的小脚丫
肉嘟嘟的小嘴巴
一生把爱交给她
只为那一声爸妈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有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生儿养女一辈子
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菜米油盐一辈子
转眼间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