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三国志》中有言:“福来有由,祸来有渐。”
福气到来的时候,都有它的原因。而祸患降临的时候,它是逐渐产生的。
所谓的福气和祸患,说得简单直白一点,就是“因果”循环。遇到好的,这是你的福报,跟你以往的所作所为息息相关。反之亦然。
春天的时候,农民播撒种子,让它慢慢地成长。这,就是“因”。秋天的时候,种子长成了累累硕果。这,就是“果”。
老子有言:“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阳和因果,它们都是世间的规律,是互相转换的。阴阳,那是横向的事物。而因果,那是纵向的事物。
世间要发展,那它就得结合横向和纵向的一切。人要发展,也需要遵循“辩证”的规律。所谓的“阴阳”,便是“辩证法”的通俗表现。
我们常说,做人要应天顺命,遵循因果,接纳定数。可以说,遵循因果,就是在过“纵向”的人生。而接纳定数,就是在“阴阳”中“辩证”地过日子。
当人到了一定的年纪时,才会明白,这世间的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02
大才子王弼曾有言:“物无妄然,必有其理。”
这世间的一切事物,都不是随便出现的,都有着它独特的道理。就像是我们人生中的好事,亦或是坏事,都离不开这个规律。
年轻的时候,大部分人去考试。可是,终究只有少部分人上榜,成为别人眼中的天之骄子。而那绝大部分的人,他们只能名落孙山,无奈退场。
这,真的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吗?很遗憾地说,一个人任何的遭遇,只会决定他未来的走向,而不能决定他的未来。
他可以去到不错的平台,这就是他的“因”。后来他遭遇到了什么,甚至碰到了什么劫难,这就是他的“果”。
“因果”这些事儿,刚开始看的时候,任何人都觉得没什么。可是,当人有所经历之后,自然就会顿悟,此生所遭遇的一切,不过是因果循环而已。
曾有人闷闷不乐,那他就上山问禅师,为何人生如此艰辛,越活越感觉到不值得?
老禅师只说了这么一句话:“缘起缘落,缘聚缘散,这都是每个人的经历。有因有缘,有果亦有缘,这都是每个人的磨砺。”
不论你如今去到哪个位置,拥有着怎样的生活,都要告诉自己,做人不需要计较太多。因为因果循环,世事变迁,一切都是随时变化的。
03
中国两个半圣人,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他们都是“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的千古贤人。可是,他们都有这么一个特点,那就是“相信时机”。
孔子认为,时也命也,慎始善终,尽人事,听天命。
王阳明认为,心即是天理,心即是宇宙。
曾国藩认为,欲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做人做事,都得跟“天时”结合起来。而“天时”,往往能决定我们的未来,甚至贯穿我们的命运,影响我们的结果。
孔子在从政这条路上不得“天时”,因此他教书育人,著书立说,开启了“有教无类”的新局面。这,就是孔子的历史贡献,也是孔子一生的定数。
王阳明虽然只能当小官,还是文人出身,可他却能开创自己的学说,革新儒家的思想,甚至能够在战场上百战不殆,成就一番事业。这,就是他一生的定数。
曾国藩是这三人中官位最大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他却能谦卑做人,以《曾国藩家书》流传后世,让社会得以安定,中兴了本该没落的局势。这,就是他一生的定数。
越是有所经历的人,越会相信定数。因为很多事儿,都很难由人来决定,而是由上天来决定。
04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六出祁山,司马懿不敢与之交战,甚至龟缩不出。他仅以一州的力量,压制了拥有天下六州的曹魏及司马家族。
诸葛亮一开始就知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天数,不可改变。可是,他还是抱着一份希望,想去改变已有的命运。
在“火烧上方谷”的时候,诸葛亮在高处眺望,认为深陷重围的司马懿父子绝对败亡,大汉得以复兴。
可是,令诸葛亮意想不到的是,上天突然降下大雨,救了司马懿父子一命。那一刻,他才明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大汉终究不能复兴,这是天命。
那一年,诸葛亮54岁。
连诸葛亮如此“多智而近妖”的人,他都不能挽救败局,改变不了个人及大汉的命运。这,就是“天时地利人和”所导致的。
人间的很多事儿,都有着它的定数。人生的很多事儿,也有它的定数。定数,并非是让人一无所得,而是让人奋斗之后,才感慨人生的不易,世道的艰难。
我们看前人的历史,也许可以“马后炮”,认为“如果怎样做”就能改变命运。可是,当我们活在自己的人生中时,我们就只能顺着命运去做人。
因为“局中人”,人人都是天盘中的“棋子”。
文/舒山有鹿